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章印象蒙古(1 / 2)





  第一章

  印象蒙古

  没有俄罗斯的广袤雄浑,没有中国的繁复美景,身处两大强邻之间的蒙古却独有草原之国的美丽风情。杭爱山的神性象征和色楞格河的哺育之恩令世世代代的草原民族眷恋不休,阿尔泰山脉的黄金传奇和戈壁沙漠的沧桑壮美不知埋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哈拉和林与乌兰巴托犹如两枚古代与现代的身份标签,北部的边境要塞苏赫巴托尔与南部的“外蒙小香港”扎门乌德又据守扼要之地。印象里的蒙古熟悉而陌生,总与强邻之国有着割舍不断的密切关系。

  内陆之国

  什么叫内陆国?若是一个国家的周边全被邻国的陆地领土包围,它就可以称作内陆国。截至2012年,全世界一共有44个内陆国,亚洲有12个,最大的内陆国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国境线总长度超过了1万千米。蒙古国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国境线总长度约8200千米。

  ◎地理、风貌与气候

  蒙古国简称蒙古,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永恒之火”。这个国家地处东亚腹地,位于蒙古高原的北部,东、南、西三面均与中国接壤,北面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中蒙边境线长约4676千米,蒙俄边境线长约3543千米。它的东端是毛德泰哈木尔,西端是玛尼特山,南端是奥日宝格嘎熟宝日陶勒盖,北端是蒙古萨彦岭。国土的总面积为156.65万平方千米,从东到西最长处为2368千米,从南到北最宽处1260千米。

  受干旱和土地荒漠化影响,蒙古的养驼业规模呈缩小趋势。在畜牧业专家的建议下,蒙古一些养驼省份近年来采取奖励措施,鼓励牧民养双峰驼,并为牧民举办骆驼节等活动。

  从地理状况来看,蒙古是一个多山国家,可以分为山地、草原、山地化草原、沙漠化草原、沙漠等几种地貌。西部山地区域矗立着多座雪山,中部及北部主要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和遍体披绿的山脉,东部绵延着广阔的亚洲草原,南部是戈壁和沙漠地带。若以数据表明,山地面积约77.7万平方千米,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2;戈壁沙漠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4;湖泊面积1.6万平方千米,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

  蒙古的世界之最

  蒙古有海军?没错。这个与海隔绝的内陆国家不但拥有海军,还因此获得了一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有海军的国家不少,但是有海军的内陆国家可就少之又少了,其中规模最小的就是蒙古海军。蒙古海军的全部家当包括三条船、两门炮、一台发动机和7名成员,而且那三条船里仅有一条“苏赫巴托尔号”拖船可以下水作业。这支“迷你海军”除了运送货物以外,平时没有任何军事行动。

  该国境内排列着三大山脉:位于西部的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平均海拔3000米;位于中部的杭爱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平均海拔3000米;位于东部的肯特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均海拔2000米。整个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界于1000~1800米之间,最低点是553米的呼赫湖盆地。

  高峻的山脉、辽阔的戈壁与沙漠占去了大部分国土,相比之下,蒙古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该国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3800条河流,河流总长度约有6.7万千米,主要有位于北部和中部地区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克鲁伦河和科布多河等50多条河流。此外,这个国家还拥有3500个湖泊和7000多处泉眼,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区;主要湖泊有乌布苏湖、库苏古尔湖、吉尔吉斯湖和哈拉乌苏湖,南部地区的河流和湖泊比较少。而且,蒙古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许多河流与湖泊都要靠春、夏、秋三季的雨水补给。

  由于远离海洋,深处内陆,再加上地势高耸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蒙古形成了强烈的内陆性气候。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冬季漫长,从10月直到第二年的4月,常伴有大风雪;夏季短暂,只有两三个月,而且昼夜温差较大;春秋两季比较短促。全年温差很大,最高气温可达到40c,最低气温可低至-50c。全年降水非常稀少,年降水量约在120~250毫米,且有70%都集中在每年的7~8月。全年日照充足,无霜期不长,大约在6~9月间,只有90~110天,但整个冬季几乎全是晴天,首都乌兰巴托及附近全年就有220~260个晴天。

  ◎国家象征、体制与区划

  经过千百年的漫长发展,这个位于东亚腹地的草原国家于20世纪转身迈入现代蒙古,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重新设定了蒙古的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标志。

  蒙古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红、蓝、红三个垂直并列的长方形各占1/3。象征着长生天的蓝色居中,在象征进步与繁荣的红色部分内侧,自上而下绘有由黄色的火焰、太阳、月亮、三角形、长方形和太极图组成的金色“索永布”图案。

  国徽为圆形,以圣洁的白莲为底座,以无极的万寿纹章为边饰,以象征长生天的蔚蓝色为底。中间绘有“索永布”和神骏马,下方绘有代表大地的绝色山岳纹章和蕴含永世昌盛的吉祥时轮。

  国歌由著名作家森丁·达姆丁苏仁作词,作曲家贝·达木丁苏伦和勒·莫勒道尔吉谱曲。这首歌讴歌了长生天护佑的蒙古国崇尚独立与和平,表达了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的美好愿望。

  1992年,蒙古通过了第四部宪法,国内开始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宪法规定:作为国家元首,总统的任期是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国家最高权利机构是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由76名议员组成,每届任期4年,凡25岁以上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均有资格参选。政府是国家权利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

  蒙古国徽和国旗

  奥尤陶勒盖铜金矿拥有世界最大的铜矿蕴藏量,也是蒙古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矿业开发项目,为此工作的人员达到1.8万人,图为其厂区一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有序发展,蒙古现已成为一个多党制国家,国内大约有20个政党,主要政党有蒙古人民党、蒙古民主党、蒙古公民意志共和党等。

  与此同时,蒙古在行政区划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动。目前,全国境内分为首都和21个省。首都乌兰巴托设有区和分区,其他城市只设有区。21个省是指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这些省设有县。

  虽然拥有辽阔的土地,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和地理成因,这片土地上拥有的人口总数并不多。根据2015年最新数据,蒙古的人口总数仅为302.5万。而且该国是个民族相对单一的国家,人口主体为蒙古族人,其中的喀尔喀蒙古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82%,其他的干嘎、土尔扈特、布里亚特等蒙古族,以及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大约占到全国人口的18%。

  位于首都乌兰巴托东侧的蒙古圣山——肯特山,又称不儿罕山。肯特山是蒙古帝国的发源地。

  根据以上人口与民族情况,蒙古把官方语言和全国通用语言定为喀尔喀蒙古语,但不限制使用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同时还把喇嘛教定为蒙古国的国教,在全国居民中,超过90%的民众信奉喇嘛教,另外还有大约4%的民众信仰伊斯兰教。

  作为一个草原国家,农牧业一直是蒙古国的传统经济产业。最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国内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和积极开展“绿色革命”,种植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蒙古国的工业发展同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形成了支柱型产业。这个国家现在的主要出口物品有矿产品、畜产品、纺织品等,主要进口物品有石油、汽车、机器设备等。

  蒙古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按照不同地域,全国划出了15大旅游区。其中著名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乌布苏湖、库苏古尔湖、博尔汗博代瀑布、塔本博格多雪山等,著名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远古岩画、匈奴墓碑、突厥碑铭、蒙古宫殿遗址等。如果有机会前往这个内陆国家,那些自然美景与人文美景必然会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主山脉阿尔泰山

  欧亚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它西起匈牙利、乌克兰,东至蒙古和中国东北,连通了两大洲的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疏灌丛地带。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阿尔泰山脉如同一道横亘而起的脊梁,撑起了大草原的伟岸雄姿。

  ◎庞大的山脉

  也许是因为桀骜不驯,阿尔泰山脉不乐意受限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地理版图,而是无比恣意地舒展开来,呈西北一东南之势斜斜跨过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个国家的国境线。这座庞大的山脉绵延出去2000多千米,位于蒙古境内的部分属于北段山脉。

  阿尔泰山脉中的湖泊

  阿尔泰山脉是一座典型的断层山,整座山脉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由宽变窄由高至低,高山地区拥有明显的冰蚀地形和现代冰川,断裂层之间拥有一些呈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从山麓向上,山地植被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带:1100米以下为山麓草原带,1100~2300米为森林带,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带与亚高山草甸带。在阿尔泰山脉与唐努山、杭爱山之间形成的大湖盆地周围,水草丰茂,景色优美,畜牧业比较发达。

  阿尔泰山脉还是整个北冰洋水系的制高点,西南的湿冷气流为它带来了丰沛的雨雪,雪水顺坡而流,在南麓汇成了额尔齐斯河一鄂毕河,在北麓汇成了叶尼塞河。此外,山脉一带又拥有不计其数的湖泊、瀑布、河流以及大大小小的支流。

  ◎沟沟有黄金

  在蒙古语里,“阿尔泰”的意思是金色山脉。此处盛产黄金、宝石与铜矿、铁矿,古谚语曾称“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从中国的汉朝年间直到清朝年间,无数淘金者怀着关于财富的梦想,不远千里辗转而来,在附近建起城邑并展开有序的淘金计划,清朝时期甚至有“金夫逾万,产金逾万,列厂十区,矿工数万”的记载。由于道路艰难,环境险恶,也有很多不幸者在前来的途中便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与淘金者不同,游牧民族更喜欢把这里视为祖祖辈辈生存的家园,因为阿尔泰山脉拥有西伯利亚地区最富饶的山地泰加森林和最绚丽的高山草甸、草原。那些逐水草而居的先民们赶着羊群和骆驼缓缓走过,把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视为幸福的天堂,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回纥人、蒙古人也都以阿尔泰山脉为依托,向着辽阔的远方纵马奔驰。

  “库刚”发现

  2006年,一支德国考古队于蒙古境内的阿尔泰山脉有了轰动性的发现:在海拔2600米的山区地带,人们从永久冻土层里发掘出一座古老的墓穴,它被称作“库刚”。库刚的墓室里有一具大约2500年前的骑士木乃伊,骑士身穿一件皮衣,头戴一件华丽的头饰,在冰冻环境里保存完好。人们推测这座库刚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里面的骑士木乃伊很可能属于能征惯战的塞西亚民族。

  阿尔泰山脉中的高原草甸

  ◎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

  阿尔泰山脉不但拥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先民,还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除此以外,这里保存的文化古物也令人惊叹。很久以前,阿尔泰山脉就发掘出大量旧石器时代的古物,突厥人、维吾尔人和蒙古人都在此地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在金山一阿尔泰山一带还遗留着一批属于5世纪游牧部落首领的墓群,那些墓群大大小小共有100多座,墓中埋葬着不少艺术珍品。另有一些罕见的岩画分布于山崖之间,那些岩石线条粗犷风格古朴,题材大多是当年游牧民族的一些战斗与捕猎行为,人称“岩壁上的敦煌”。

  就像一座取之不竭的宝库,不管是黄金矿藏、优良牧场,还是充沛的水力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珍贵的人文古迹,阿尔泰山脉一直在向周边四国无私奉献着自身所拥有的庞大财富。

  位于蒙古境内的阿尔泰山风光

  杭爱山

  内外流区分界线

  在蒙古语里,“杭爱”的意思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能以此命名的地方必然草木青青、水流不断。杭爱山确实是一座遍体披绿,水意盎然的山脉,它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于蒙古国的中部,恰好将国内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分隔开来。

  ◎分水岭与记功地

  杭爱山位于阿尔泰山脉的东面,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平均海拔为3000米左右,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海拔4031米。这座庞大的山脉跨越了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和后杭爱省,长度约为700千米。从整体来看,杭爱山起伏不大,山势较为平缓,北坡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南坡分布着草原牧场,山区周围河流纵横,生长着大面积的白桦和西伯利亚杉。蒙古的一些主要外流河如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均发源于杭爱山的北麓,两条河流一路向北,最后注入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蒙古内的大部分河流均为内流河,只有不到20%的河流为外流河,杭爱山无意中形成了内流区和外流区的一道天然分水岭。

  杭爱山脉最著名的特尔金白湖

  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先把这条山脉称作燕然山,后来又根据音译将其称作杭海山、康孩山或杭爱山。公元89年,来自北方草原的匈奴军队屡次骚扰边境,东汉名将窦宪、耿秉等人率军将其击败,俘杀了一万多人。战斗结束后,两位将军登上燕然山,欣然刻石记功。在唐宋时期,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道:“燕然未勒归无计”,史料中的这几处“燕然”均指杭爱山。

  海拔4031米的鄂特冈腾格里峰是杭爱山的最高峰

  ◎曾经的于都斤山

  在蒙古历史上,杭爱山也称于都斤山。从最初兴起的匈奴部落直到13世纪成吉思汗建起的大蒙古国,北方民族一直与这条山脉维系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3世纪前后,匈奴部落形成强大的联盟,曾多次在于都斤山和鄂尔浑河畔举行过隆重的祭天仪式。突厥兴起时,突厥人将汗国牙庭设在了于都斤山一带。当东西突厥被唐军陆续击败,于都斤山一度成为突厥遗部的精神象征,后来又成为突厥人复国的象征。不少古代突厥文石碑上还铭刻着对于都斤山的溢美之词,比如《毗伽可汗碑》中写道:“我曾出兵到过很多地方,没有比于都斤山再好的地方,统治国家的地方就是于都斤山。”与匈奴、突厥一样,回纥人也起源于于都斤山及鄂尔浑河流域。强盛之时,回纥人在鄂尔浑河畔还建起了回鹘城、富贵城等数座城池。

  庞大的大蒙古国对这条山脉依然情有独钟,在建国早期,蒙古人以鄂尔浑河流域和于都斤山一带为中心统治着大半个世界。蒙古人现在仍然喜欢把杭爱山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称作“于都斤·腾格里·乌拉”,有些传说也提到大地女神“于都斤·额客”就住在杭爱山和鄂尔浑河的弯曲处。

  很难解释彪悍勇武的历代草原战士为何会对杭爱山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在精神层面上,这条山脉已成为他们的某种神性象征。

  日落时分,杭爱山脉中美丽的白湖。

  广袤的戈壁沙漠

  荒漠是指荒凉的沙漠或原野,世界上的大荒漠有的灼热似火,有的寒冷彻骨,有的沟壑纵横,有的沙砾满地。如果不算南极洲,地球上的荒漠大概能占到陆地面积的30%。戈壁沙漠属于荒漠的一种类型,它一般地势平坦,起伏不大,覆盖地表的并非层层细沙,而是大面积的岩层砾石。

  ◎亚洲最大的沙漠

  戈壁沙漠同时又是地图上的一个特定地理名词,这片地区处于中亚腹地,横跨中国和蒙古两国,简称大戈壁。大戈壁的多数地区都不是沙漠,而是裸露的岩石,整个面积非常广大,而且呈现出很不规则的形状。它的北边抵达阿尔泰山脉和杭爱山脉,东边连接大兴安岭西麓,南边到达阿尔金山、北山和阴山,西边与天山相邻。据大致估算,大戈壁从北到南长约800千米,从西南到东北长约1610千米,总面积约在130万平方千米。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也是亚洲最大的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属于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

  蒙古国内戈壁沙漠中的野骆驼和沙丘

  哈茨盖特岩画

  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分布着许多珍贵的岩画,比较有名的当属哈茨盖特岩画。这里的岩画题材非常丰富,有羚羊、野山羊、野马、骆驼、红鹿、老虎等动物,有带轮子的手推车、简陋的蒙古包,还有猎人狩猎的场景,以及狼群猎杀红鹿的场景。人们推测此处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虽然“戈壁沙漠”是指没有水的地方,实际上这片广袤的土地拥有很多盐水湖,而且还有不少地下泉水从岩石和和沙丘中不断溢出。

  由于大戈壁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再加上海拔也较高,故而此地气温比较低,年温差和日温差也相当大,冬天的气温可低至-30c~-20c,夏天的气温又可升至40c以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大戈壁地带很不适合人类居住,只有一些野生动物把它视为自己的家园,比如野骆驼、蒙古野驴、詹兰羚羊、捷尔伦羚等哺乳动物,以及旱獭与囊鼠等啮齿动物。不过在蒙古历史上,这片土地一直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因为它既是大蒙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丝绸之路沿线几个重点城市的所在地。

  ◎复杂的地质成因

  如此广袤的不毛之地是如何形成的?地质学家给出了一个获得普遍认可的观点。在最近200万年以来,该地区一直处于不断上升中,气候也变得越来越干燥。地表原本沉积着一些比较疏松的岩体,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了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

  这些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在山下慢慢堆积起来。当山区发生洪灾,它们被冲往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了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由于洪水的能量由强渐弱,一些大块岩石堆积在山口附近,从山口向外,岩石变得越来越小,最远地方分布的便是拳头大小或指头大小的小块岩石。再经过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以及风力的剥蚀,小块岩石的棱角渐被磨圆变成了砾石,慢慢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戈壁地貌。到了干燥的季节,在大风的作用下,另一些更细小的砂和泥则被带上了天空。泥土飞向千里以外,砂粒落在了附近,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大沙漠。

  蒙古在戈壁沙漠中修的中央公路

  美丽的色楞格河

  不得不承认,造物主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总是匠心独具。在一方土地上,往往既会安排山的雄奇伟岸,也会赋予水的千娇百媚。山环水绕,相依相伴,似乎是这尘世里最自然、最和谐的一幕景象,倘若杭爱山与色楞格河心有灵犀,恐怕也会悄然默许吧。

  ◎穿越两国的母亲河

  不论何种事物,一旦以“母亲”的名义冠名,便会令人心生景仰之情。作为蒙古的母亲河,色楞格河即享有如此殊荣。

  色楞格河发源于杭爱山北坡、库苏古尔湖以南,它的源头由伊德尔河和木伦河汇合而成,而后一路流向东北,在苏赫巴托尔与鄂尔浑河汇合。从苏赫巴托尔继续向北,进入俄罗斯以后,在乌兰乌德和塔陶罗沃两地出现两个较大的转折,最后经过一片三角洲地带,注入了浩瀚的贝加尔湖。

  从蒙古杭爱山的源头直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色楞格河蜿蜒流淌了1000多千米,流域面积将近百万平方千米,一路上吸纳了大大小小无数支流。它既是蒙古国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水量最充沛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在蒙古境内的流长约有600千米,右岸有哈努伊河和鄂尔浑河注入,左岸额吉河注入。自河口至苏赫巴托尔一段,在每年4~5月的解冻期内可以通航,到了10~11月以后,河流开始进入结冰期。在俄罗斯境内,色楞格河又流经数百千米,沿途吸纳了奇科伊河、希洛克河、乌达河、吉达河和捷姆尼克河。

  从世界版图上可以看到,沿河而下的著名城市有蒙古的苏赫巴托尔市,俄罗斯的乌兰乌德和色楞格斯克。在色楞格河流域一带,不仅生活着蒙古的喀尔喀蒙古族和少数汉族,还有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民族。

  ◎贝加尔湖的过滤器

  与蒙古境内许多河流不同,色楞格河虽然也靠地下水、雪水和雨水补给,但大部分水量仍然来自地下泉水。因为这个原因,即便进入干旱期,色楞格河的水量也比较丰沛。一旦春天来到,冰消雪融,河水时常暴涨,尤其在夏季降雨以后,更会溢出河槽,淹没大片的草地牧场。20世纪30年代,苏赫巴托尔即因此而遭遇了一场特大水灾。

  当色楞格河流经三角洲地带,水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和污物。由于三角洲湿地一带生长着大面积的水生植被,无意中形成了一层层“过滤器”,“过滤器”将许多泥沙和污物成功截流,令河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色楞格河在最后注入贝加尔湖时,水中的污物已经大为减少。

  水生植被过滤下来的那些泥沙和污物,年年淤积起来,不断扩大着三角洲的面积,使其渐渐呈现为一片巨大的扇状湿地。30多年以前,人们测量得知,三角洲的面积大约为500平方千米。但在30多年以后的今天,这片扇状湿地已经增加了大约60平方千米,正在逐步向湖中蔓延。

  如果色楞格河拥有思考能力,大概也不会想到在临近终点时竟然得到一次脱胎换骨的“净化”吧?希望这种“净化”能够像她惠及蒙古一样,继续造福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色楞格河是蒙古国内最大和水量最充沛的一条河流

  色楞格河上的铁路桥

  矿产与自然资源

  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的蕴藏量居世界前20位。截至目前,国内已经发现和确定了80多种矿产,分别位于800多个矿区和6000多个采矿点。同时,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也有不小的优势,比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

  ◎矿产资源

  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是蒙古政府面临国内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燃料矿物方面,蒙古蕴藏着大面积的煤、石油和油页岩。煤的储量大约在500亿~1520亿吨之间,分布地点已探明了几百处,如塔本陶勒盖、哈尔塔尔巴嘎泰、阿其特诺尔等地,一些著名的大型煤矿有巴嘎诺尔煤矿、沙林格尔煤矿、新乌斯煤矿、塔旺套勒盖煤田等。石油的储量约40亿~80亿桶,主要产油区有东方省、南戈壁省、东戈壁省大湖谷地区和中央省,共有20多个大型油田。

  在金属和非金属矿物方面,蒙古的铜、铁、黄金、萤石均有丰富的储量。该国的铜储量居于亚洲第一,铜矿产地集中在鄂尔浑、色楞格、克鲁伦、巴彦洪高尔、汗呼和等地,著名的额尔登特大型铜钼矿被列入了世界十大铜钼矿之列,其他还有奥尤陶勒盖铜矿、查干苏布拉格铜矿等。

  蒙古的黄金储量约有3100吨,黄金矿床180多个,可分为脉金矿、散金矿和沙金矿。

  主要产金区位于中央省的扎玛尔地区和色尔格林县,著名的金矿有保罗脉金矿、塔福德金矿、布木巴特岩金矿等。

  其他拥有丰富储量的矿产还有高达2800万吨的萤石矿、2亿吨的磷矿,以及钼、锌、银、钨、汞、锡、石墨、云母等,这些矿产资源使蒙古国在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了巨大的开发潜力。

  ◎自然资源

  与矿产资源一样,蒙古的自然资源也拥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这个国家拥有非常可观的土地资源,森林覆盖地约为9%。其余为水资源用地、居民生活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

  蒙古的水资源虽然不甚丰富,但因为地广人稀,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用水和工业用水。据了解,蒙古大小河流的年平均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大多数都为内流河。湖泊的水资源量达到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立方米。

  从森林资源来看,蒙古的森林主要分布在肯特、库苏古尔、杭爱、蒙古阿尔泰、汗呼赫山脉地区,森林总面积为1530万公顷,其中森林覆盖区为1400万公顷。在那些高大的绿色植物里,占有主角地位的有落叶松、雪松,以及桦树、杨树、红杨树等。另一些低矮植被主要有蒙古茅草、科尔金斯基茅草、戈尔嘎诺夫旋花、格鲁保夫针叶棘豆、胡杨、山川柳、沙枣、芨芨草等。

  在广袤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带,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据统计,蒙古境内约有60种哺乳动物、50多种鱼类和90种鸟类。同时,这个国家拥有17种珍稀哺乳动物,比如戈壁熊、野驴、野马、野骆驼、野山羊、角鹿、海狸、豹、貂等。此外,还有将近30种濒危动物,如天鹅、鹈鹕、雪鸡、皂雕、鲟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