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章(1 / 2)





  秦氿记得那些影视剧、小说里常说, 宫里的太医们都是但求无功,不能有过的,所以用的方子也多是求稳。

  秦氿便提议道:“王妃, 不如请京里的名医也瞧瞧吧?”

  王嬷嬷颔首道:“三爷也这般说, 但是王妃觉得没必要, 说是才吃了几天药,起效也没那么快。”

  秦氿微微蹙眉,随即撒娇地说道:“王妃, 这可不行。您要是不请个大夫看看,我怕是回去晚上都要睡不着觉了。”

  她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杏眼,又娇又憨又可爱。

  端王妃被逗笑了。

  秦氿顺着杆子往上爬, 笑着对王嬷嬷道:“王嬷嬷,王妃笑了,就说明答应了, 你赶紧请大夫去,免得王妃又后悔了。”

  王嬷嬷看了一眼端王妃,见她果然没有出声反对, 便笑着连声应下, 心里暗夸未来的三夫人机灵。

  以前他们这些下人就算劝了, 王妃也不一定听。

  三爷是男子,她们也不好为了一些内宅的事总去打扰他, 以后等三夫人过门后, 也可以多个人为王妃分忧。

  王嬷嬷赶紧遣了一个小丫鬟去仁济堂请大夫, 端王妃和秦氿则坐着滑竿回了正堂。

  大夫还没请回来, 顾泽之倒是先回来了。

  才走到檐下, 他就听到屋里传来了女子的说笑声, 给这寒风瑟瑟的冬日平添几分暖意。

  顾泽之唇角微翘, 脚下的步履下意识地加快了几分。

  正堂里的丫鬟婆子看到了顾泽之,连忙屈膝行礼:“三爷。”

  同时有人给他打了帘,东次间的秦氿和端王妃闻声朝门帘的方向望了过来,都笑了。

  秦氿对着顾泽之挥了下手,笑道:“大哥,你回来啦!”

  顾泽之看着二人的笑脸,唇畔的笑意更浓了,如沐春风。

  “你们在说什么?”顾泽之随口问道。

  顾泽之撩袍在秦氿身旁的一把圈椅上坐了下来,坐姿挺拔而优雅。

  秦氿看着顾泽之,就直笑,笑得双眼眯成了两条缝儿:“王妃在跟我说你小时候的事呢!”

  她故意在“小时候”三个字上微微加重音量,笑得更欢了。

  顾泽之看向了端王妃,端王妃也还在笑,笑得神秘兮兮,对着秦氿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这是她们俩之间的小秘密。

  秦氿点了点头,笑眯眯地招呼顾泽之喝茶:“大哥,喝茶,你最喜欢的六安茶。”

  秦氿理直气壮地反客为主,顺便慷他人之慨。

  端王妃就喜欢她这不见外的样子,笑容更深。她盼儿子成亲盼了五六年了,眼看着总算可以心想事成,对她来说,只要小两口和和美美就好。

  顾泽之才刚饮了口茶,之前去请大夫的小丫鬟就回来了,带来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夫与一个提着药箱的药童。

  “王妃,这是济世堂的李大夫。”小丫鬟对着端王妃屈膝行礼。

  那老大夫和药童连忙也毕恭毕敬地给端王妃行了礼,“见过王妃。”

  顾泽之惊讶地动了动眉梢。

  本来顾泽之就想着今天回来就让人去请京中的名医回来给母妃看看,没想到已经请了。

  王嬷嬷笑呵呵地顺势道:“三爷,还是秦三姑娘有本事,哄得王妃答应请大夫了,三爷您可没三姑娘嘴甜。”

  王嬷嬷是端王妃的陪嫁嬷嬷,也是看着顾泽之长大的,所以才敢用这种戏谑的语气与顾泽之说话。

  她这句话逗得端王妃笑容更深,一旁的几个丫鬟也是忍俊不禁地弯了弯唇角。

  秦氿笑得眉眼弯弯,深以为然,自打她遇到顾泽之开始,哄人的本事真是渐长啊!

  顾泽之看着她,神色更柔和了。

  有两个婆子很快搬来了一把椅子与一方案几,请李大夫坐下。

  李大夫动作娴熟地给端王妃诊了脉,好一会儿,他才起身禀道:“王妃,三公子,王妃是劳累过度,因此体虚脾弱,风邪入体……”

  顾泽之没说话,心里琢磨着,是不是洛安城那边糟心事太多,母妃累着了?

  他本来就想着把端王妃留在京里多住些日子,现在更是打定了主意。

  等李大夫开好了方子后,小丫鬟特意把方子拿来给顾泽之过目。

  方子上的墨迹方干,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顾泽之飞快地将这张方子扫了一遍。

  他并不精通医术,只是略通些医理以及知道一些草药的药性,最近为了端王妃的病也翻过一些伤寒论上的经方,又有了一些了解,约莫可以看出这张方子与此前两个太医开的方子大同小异,只是太医的方子更温更补,而李大夫这张方子主清三焦之热邪,补脾肺,扶元气。

  顾泽思忖了片刻后,对着小丫鬟吩咐道:“就按这张方子熬吧。”

  母妃都看过两个太医了,吃了这么多天药也没什么效果,不如试试这京中的名医,济世堂在京城那也是百年医堂,代代都出名医。

  小丫鬟送走了李大夫,紧接着,秦氿也主动告辞,不想扰了端王妃休息。

  端王妃看着天色也不早了,就没留秦氿,对着顾泽之道:“泽之,你替我送送小氿。”

  顾泽之自是应下。

  跨出门槛后,杜若连忙给秦氿披上了一件镶着一圈白貂毛的粉色斗篷。

  外面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雪,如柳絮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自灰蒙蒙的空中落了下来。

  杜若正想着是不是请王府的人备一顶软轿,就见顾泽之从丫鬟手里接过了一顶石青色的油纸伞,那把油纸伞自然而然地撑在了秦氿的头顶上方。

  “小心台阶。”

  顾泽之提醒了秦氿一句,两人不紧不慢地往下走去。

  杜若把未出口的话咽了回去,也从王府的丫鬟那儿借了把油纸伞,识趣地落后了好几步,默默地跟在两人后方。

  雪越下越大,细密的雪花“沙沙”地打在纸伞上,那漫天的雪花模糊了视野。

  这不大不小的油纸伞把二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两人一路缓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笑笑,没一会儿,就走到了秦家的马车旁。

  “大哥……”秦氿正想与顾泽之告别,却见他的左肩上沾了几片雪花。

  她从袖袋里摸出了一方帕子,踮脚用帕子轻轻地掸去了他肩头的雪花。

  看着他的袍子又干净得纤尘不染,秦氿满意地笑了,然后笑眯眯地扬起小脸,用带着几分邀功的口吻对着顾泽之道:“不用谢。”

  油纸伞在秦氿的小脸上投下一片淡淡的阴影,当她仰首看着顾泽之时,那长翘浓密的睫毛轻颤了两下,把她那双乌黑的杏眼衬得分外明亮,分外璀璨。

  眼波流转,巧笑倩兮。

  顾泽之怔了怔,含笑看着秦氿,“错了。”

  秦氿怔了怔,就见顾泽之亲自替她挑开了马车的窗帘。

  “你我之间,不必言谢。”

  他优美的唇角微微地翘起,弯出一个愉悦的弧度,温和如三春暖风。

  秦氿一点也没跟他客气,踩着脚踏上了马车,轻快地丢下一句:“说得也是。”

  这时,小厮牵着顾泽之那匹白马走了过来,把缰绳交给了顾泽之,又给他披上了斗篷。

  顾泽之利落地上了马,一马一车很快就在马夫的挥鞭声中驶出了王府的西侧角门。

  忠义侯府与端王府不算远,不过一炷香,顾泽之就把秦氿送回了忠义侯府。

  才这么会儿功夫,地上、屋顶、树梢上已经积起了一层薄雪,这场雪已经变成了一场鹅毛大雪。

  秦氿一点也没跟顾泽之客气,没言谢,直接挥了挥手说:“路上小心。”

  少女嫣然一笑,原本就精致清丽的脸庞如芙蓉初绽,灼灼其华。

  马车很快就在门房婆子的指引下进了忠义侯府,待侯府的角门关闭后,顾泽之才策马离开。

  秦氿回了菀香院,刚让杜若把端王妃给的九和香放好,等晚上睡觉的时候点,就有丫鬟来禀:“三姑娘,卫家的人刚刚到了,是来送年礼的,正在太夫人那儿,太夫人让您回来后就过去一趟。”

  卫家是秦氿生母卫氏的娘家,秦氿便立刻过去了。

  卫家来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嬷嬷,穿着一件铁锈色暗纹褙子,此刻正半坐在秦太夫人赏的锦杌上,得体大方,神色间又透着一种翘首以盼的急切。

  看到秦氿进来了,那个嬷嬷激动地从锦杌上站起身来。

  秦氿先给了秦太夫人行了礼,崔嬷嬷在一旁介绍那嬷嬷道:“三姑娘,这是俞嬷嬷,是姑娘的外祖母身边服侍的……”

  “像,真像……”俞嬷嬷死死地盯着秦氿,激动地喃喃道。

  她控制不住地上前了两步,屈膝给秦氿请了安:“见过表姑娘。”她眼眶发红,连气息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秦氿:“……”

  俞嬷嬷捏着一方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花,道:“表姑娘,奴婢也是打小看着二姑奶奶长大的,表姑娘和二姑奶奶长得很像,简直是一模一样……”

  说话间,俞嬷嬷的眼睛更红了,微微哽咽。

  她深吸两口气,稍微缓过来些,才又道:“老太爷和太夫人十月时就得了皇后娘娘的信了,本来太夫人是想亲自来一趟京城的,可是临行前太夫人病倒了,休养了一个多月才好些。”

  “老太爷和太夫人都很想亲眼见见表姑娘,但老太爷不能随意离开任地,太夫人这大冬天的又身子不好,就派奴婢过来给表姑娘请安。”

  “太夫人说等一开春,她就来京城。”

  说话间,俞嬷嬷也是唏嘘不已。

  卫家年年都会给秦家送年礼,过去这十年,基本上都是由她来京里送节礼的,每次也都会给秦昕去请安。

  小时候,俞嬷嬷还不觉得,随着秦昕渐渐长大,五官长开了,俞嬷嬷心里也觉得秦昕既不像自家姑娘,也不像姑爷,可怎么也没想到秦昕竟然会是冒牌货!

  还好二姑奶奶和二姑爷在天有灵,菩萨保佑,才把真真的表姑娘给找回来了!!

  俞嬷嬷在心里虔诚地念了声佛,又继续道:“刚刚听亲家太夫人说表小姐刚刚订了亲,奴婢从宿州出来的时候,卫家还没得到消息呢。现在老太爷和太夫人想来已经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俞嬷嬷虽然没见过顾泽之,但是可想而知,皇帝会给秦氿赐婚,皇后娘娘肯定是知道的,既然是皇后认可的,那么那位端王三公子一定是个好的!

  俞嬷嬷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喜笑颜开。

  说句实话,卫太夫人此前也曾担忧过秦氿的婚事,毕竟秦氿的身份太尴尬了,想要找门当户对的人家怕是不容易,卫太夫人也曾与卫老太爷商量着是不是在宿州慢慢挑一个上进的举子……没想到皇后娘娘的动作这么快!

  这时,外面传来了丫鬟的行礼声:“五爷。”

  紧接着,门帘被人粗率地打起,一身蓝袍的秦则钰快步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