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节(2 / 2)


  至于看起来不太好看,队上的房子大多都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人家的房子比季家的还破呢!

  砖瓦房对杨树大队来说才是少见,就连条件最好的队长家,也只是住着泥坯房,最多是房子大一点新一点,屋顶上没有用稻草盖着,而是用的全青瓦罢了。

  季曼早就对自家的小黑房子不满了,闻言立刻反驳道:“哪里好了!屋里一点都不亮堂,窗户纸不怎么透光,也不暖和,起了新房子换上玻璃窗,再给屋□□成全瓦片的,就不用担心稻草烂了。再说了,哥哥都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总不好有了嫂嫂还住旧房子呀!反正都是要起新房,晚起不如早起。”

  早点建好新房,就能早点入住,花同样的钱建同样的新房子,多住一段时间肯定比少住一段时间要划算嘛!

  季曼觉得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可精了。

  以前家里没钱的时候她就算想住新房也没办法,但现在哥哥和她都能挣钱了,家里的钱凑凑就能把新房子建起了,何不选择早点动工这个更划算的方式呢?

  季奶奶一时间被她这副理直气壮的样子给噎住了:“……你哥连个对象都没有,哪里就这么着急要起新房了?我看是你自己想住新房子吧!还拿你哥当借口。”

  季曼吐了吐舌,既然不能告诉奶奶剧情的事情,那这锅她就只能自己背着了:“哥哥娶媳妇要住新房子,我也想住新房子嘛!难不成奶奶你见了新人忘旧人,就疼未来嫂嫂不疼我这个孙女了?那我可不干!”

  季奶奶被她这没影儿的飞醋逗笑了,没好气地戳戳她的小脑袋瓜:“你嫂子还是没影的事儿呢,你倒吃起醋来了!以你这架势,等你嫂嫂进了门,你还不得成那种恶小姑啊!”

  闻言,季曼嘟嘴不乐意地回道:“我才不会呢!我是要跟嫂嫂成为好朋友的好小姑子!”

  -

  祖孙俩不太正式的谈话过后,季曼便成功地得到了奶奶的原谅,摆脱了长达十来天的“禁足”生涯,并且顺利地说服了奶奶,开启建新房计划。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儿,不是说干就能干的。

  就算季曼百般念叨着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季奶奶也没有同意孙女这种孩子气的建议。

  起新房又不是过家家,哪能说动土就动土,说开工就开工的。

  拜托于大成帮忙联系孙女要的砖瓦以后,季奶奶便暂时将这事撂到脑后了。

  甭管是红砖还是青瓦,在乡下都是罕见的东西,于大成倒是有门路可以买到,但那也得排队等很久了,四五个月都不一定能轮到他们。

  除了砖瓦以外,建新房必不可少的就是人工了。

  大房指望不上,季奶奶也不愿意指望,季明伟不回来的情况下,家里就没个能正经干重活的劳力,队上的人是可以来帮忙,给点工钱再包顿伙食就可以了,但那也至少得等秋收农闲以后呢!地里还有工分挣的时候,就算两家关系再好也不好叫人来做这种不算紧要的事儿。

  季曼都在旧房子住了这么多年了,当然也不急于这半年时间,在季奶奶一条条理由说清楚以后,便也不总是提这事了,按部就班地过着小日子,时不时关注一下未来嫂嫂颜妙妙那边的情况。

  姜成磊是知道自家小青梅对那个颜知青异乎寻常的关注的,故而,一听说颜知青出事,他就立马跑到季家告知了季曼。

  第43章

  准确说, 不是颜妙妙一个人出事了,是包括她在内的好几个知青一起出事了。

  颜妙妙他们这批新知青们来的时间不算好,但也不算坏。

  说不算好呢, 是因为来了没几天就是春耕了, 虽说春耕没有秋收累,但那也是相对而言,像新知青这些没怎么干过农活的,十成十的累和九成累都是累, 都足以把他们给累趴下。

  说不算坏呢,则是因为春天山野间能吃的东西多,就算粮食和菜一时不凑手, 只要勤快一点,也饿不死。

  别小瞧那些野菜,遇上那种青黄不接的时候,断炊了没粮食吃的情况,多一把野菜干说不定就能救回一个人的命呢!

  野菜搀上玉米面做成团团,是春天里农家常吃的主食。

  可这回知青们出的事儿, 还就跟这能填饱肚子的野菜脱不了干系。

  春小麦已经下种种好, 稻种还在育苗, 水田也已经在牛和人的共同努力下翻好了, 在插秧之前, 杨树大队大部分劳力迎来了短暂的休息时间。

  当然了, 说是休息时间,只不过是不用天天去上工而已,除了壮劳力们还是要按照各个生产小队长和种田老把式们的安排去给水田蓄水、麦田追肥以外,妇女同志、老人小孩和那些不能拿满工分的男人们就回家伺候自留地去了。

  除了在自留地里忙活着种菜以外,上山采野菜也是大家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毕竟, 地里的菜种下去以后还得等快夏天那会儿才能有第一波收获,在此之前,家里的菜盘子总不能空着吧!吃了一冬的腌菜干菜了,春天山上野菜争相冒头,瞧着就觉鲜嫩可口,大家自然就会更热衷上山摘野菜了。

  知青们也不例外。

  各家自留地都是各家自己开垦的荒地,而知青们因着并不擅长干农活的缘故,他们伺候的自留地并不多,后续追肥什么的也比不得本地人做得好,故而,每年知青们地里长成的菜也就将将够平时吃,要不是队上的其他人时不时会往知青点送点家里吃不完的菜,他们连用来晒菜干和腌咸菜的菜都不一定能留出来。

  本地人这时候上山采野菜,大多还是想着吃个新鲜和白得的东西不要白不要,而知青们上山采野菜,那是因为再不去采点野菜填补填补餐桌,就真的要断顿了。

  诚然,光吃玉米糊糊是饿不死,但桌上连点菜叶子都瞧不见的话,这日子到底是过得没滋味了些。

  知青点那么多人一起吃饭,每天要消耗的菜不少,再加上野菜也能晒成野菜干,故而,春天野菜冒头以后,他们每天都会轮流派两个人专门去采野菜,颜妙妙就是轮到这天上山。

  颜妙妙原本是应该和另一个老知青一起去采野菜的,结果这天早上那个女知青来大姨妈了,整个人虚弱得很,其他人要么要去自留地干活,要么不愿意换班,推来推去最后就只有她一个人上山了。

  队上的人上山采野菜都是呼朋唤友约好一起的,只要不往大鹞子山那边走,倒也不怕撞上那些会伤人的畜生。

  知青们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显得有些游离于本队人之外,颜妙妙来的时间也不长,但队上的人对这个见人三分笑的新知青也没什么恶感,见她一个白白净净温温柔柔的小姑娘背着大背篓要一个人上山,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便开口邀了她一起行动。

  颜妙妙也乐得跟本地人一起行动,一来人多更安全,二来是她才刚来没多久,野菜都是跟着老知青现学的,要是她自己一个人上山,心里还真有点发虚,跟着大家一起,既能向大家学学怎么辨认野菜,又能跟在大家后头蹭蹭地儿,人家吃肉她也能跟着喝点汤,以免今儿还采不够一盘子菜。

  她原本就是和气温柔的人,在有求于人的情况下,态度就更好了。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她态度好,一道上山的本地人态度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像兰花婶儿这种性子热情的更是对她喜欢得不得了,拉着她说笑个不停,听她说不怎么会认野菜,便一样一样野菜地教她辨认,还教了她许多本地人找野菜和蘑菇之类的小诀窍。

  在兰花婶等人的热情中,颜妙妙满载而归,带着满满一筐野菜就下山了。

  原本她还挺高兴,兴冲冲地就回了知青点,笨拙地生火做饭。

  没成想,这顿饭却吃出了祸根。

  因为怕新来的几个知青吃不惯,之前去采野菜的知青都刻意避开了苦菜,只是专挑荠菜、婆婆丁、马齿苋等味道稍好一点的野菜采,任燕这种脾气大又娇气的人才只是埋怨几句,没有直接跳脚撂筷子。

  可颜妙妙不知道老知青们的这番苦心啊,兰花婶她们教了她苦菜长啥样,她便摘了,摘回来以后试着做了一下,焯水以后多放了点油炒了炒,尝起来也不是很苦,别有一番风味,便直接端上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