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皇后她又美又作又矫情第27节(1 / 2)





  …………

  行出万里几十里,一路的积雪就变薄许多,近两日连出暖阳,枯枝间倒悬的冰凌也在渐融,渗出刺骨的寒。

  扶姣醒后正准备推窗看看,手才搭上去就被冰得一个激灵,下意识收回,“外面怎么这么冷啊?”

  李承度的声音隔门传来,“化雪最寒,郡主多穿些,这几日无事不要出车门。”

  无需他说,扶姣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出去玩儿了,穿上厚厚的氅衣,抱着手炉都仍能感到一点冷,更别说外面。

  她看向车边透出的轮廓,李承度的衣衫好像永远厚不了,深冬也是两层了事,令她羡慕极了。

  如此想着,扶姣忍不住小小打了个喷嚏,不由又往身上覆了层软被。马车内不好生炭火,这种时候似乎只能靠硬捱了。

  幸而他们不赶时间,李承度每隔一个时辰就会停车帮她换炭饼,再重新烧壶热水。冰天雪地里,他燃火似乎都很轻易,随随便便就能点起火花,这让曾经好奇尝试过两次却都以失败告终的扶姣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哗——一声,车门内厚厚的帘子被掀起,李承度携冷风入内,让扶姣打了个哆嗦,在角落缩成了小鹌鹑,恨不得把脑袋也钻进去,口中喊着快出去关门。

  但李承度手中还捧了碗姜汤,“姜汤驱寒,郡主喝下会好很多。”

  扶姣颇为意动,可是一凑近,那辛辣刺鼻的味道就扑面而来,且李承度大约下了猛料,比以往她喝的任何一次都要难闻,顿生抵触,“我不喝,你喝罢。”

  说完又打了个喷嚏,整个身子都团在软被下,连脸都不曾露出。

  李承度原地沉思几息,预备故技重施,“这汤是我按母亲改良的法子煮的,味道应当……”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小郡主在被子里哼声,“你当我是傻子吗?听泉先生在书里写过,她也最讨厌喝姜汤了!”

  原来不是那么好骗了。李承度惋惜,没想到她把母亲的书看得那么细,连这都记得,便问她,“当真不喝?”

  “不喝。”

  “那新做的糖,郡主应当也不想试了。可惜,姜汤里还融了一颗,不知味道如何。”

  几息,软被下一阵簌簌声,忽然探出一个小脑袋来,眼儿乌溜溜,“当真?”

  她已有半个月没吃糖了,这对嗜甜的扶姣来说很是难受,即便知道李承度是为勾她喝汤,也还是忍不住。

  李承度颔首,“十颗。”

  看着他,扶姣认真道:“一言为定。”

  说完伸手接过姜汤,视死如归般一饮而尽,然后惊讶地发现味道竟然不错,并没有闻上去那么可怕,且姜汤驱寒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片刻间就有暖流淌遍四肢百骸,叫她不再打哆嗦了。

  李承度依言给了她十颗糖,转身继续去驾马车,留扶姣在车内含着糖,不觉撑腮望着他的背影好一会儿,想起在万里时,听他轻描淡写带过的李家流放一案。

  刚过完年,李承度今岁已二十有三,在这二十三年岁月中,他的人生大致可以以十六岁为界线,前后泾渭分明。备受景仰的将军之子、洛阳双璧之一,和流犯之后。

  扶姣认识他时,他十七岁,仍是少年,却已经足够沉稳了,面对她的故意挑刺也不动如山,只是不像现在这样会顺着她哄着她,大部分时候是无视,所以被她嫌弃无趣。

  现在想来,他那时候好像有点可怜,刚刚遭逢大变被人从江北救出来,然后还要被她捉弄,现在还要为她卖命……唔,扶姣心底难得生出小小的愧疚,决定从今日起要对他稍微好一点。

  小女孩儿的心思比六月天善变得多,饶是李承度,当夜看着乖乖巧巧一点毛病都没挑的小郡主时,也不大反应得过来是为何。

  他伸手一探那额头,并未发热生病。

  小郡主睁大眼睛问他,“你冷吗?”

  “不冷。”李承度摇头,重复先前的解释,“我练过武,寒暑不侵。”

  “那也不包括这样的天罢。”扶姣让出身边的位置,示意,“坐过来罢,这里已经给你捂热了。”

  真是稀奇,竟有她给人暖被的一天。李承度没拒绝,看她想做什么。

  扶姣也看着他,想了半天,依依不舍地递去手炉,“你手是凉的,也暖暖罢。”

  其实并不凉,只是比起她被手炉烘得热乎乎的手,稍显凉意罢了,李承度依旧没拒绝,不动声色地观察。

  如此几个来回后,他慢慢弄清楚了,原是小郡主现在才发觉他身世的不易,又觉得他已经是她的下属,得对他好些,才能让他更忠心。

  这经过半个月才反应过来的意识和这不知从何学来的御下之术……也不知该不该夸赞。

  总归是难得的懂事,李承度一一收了,在她的邀请下同盖了一床暖被,然后毫不意外地在半夜发现小郡主独自用暖被把自己裹成了球,继而往他身侧一直缩,等他用手揽住那团球,并轻轻拍打时,才心满意足地继续沉眠。

  他微哂,屈指轻轻弹了下那额头,复闭眼。

  赶路时光总是过得格外快,七八日后,马车渐渐进入南地,总算不再让扶姣冻得瑟瑟发抖了。

  她闷得久了,便主动坐到车辕边陪李承度赶车,路过的立碑上书【淮中郡】三字。

  “我们到这儿做什么?”对于洛阳之外的地方,她了解得并不多,仅仅是从舆图中了解这些名字和方位罢了。

  淮中郡离徐州很近,让她想到爹爹曾在口中念叨过几次的徐淮安。

  李承度道:“母亲曾在这里给我留了个东西,必须来取。”

  一顿,继续道:“如果运气好,也许会是郡主的发迹之地。”

  第四十章 · ?

  从李承度口中可知, 听泉先生和夫君得救后,并未马上在江北的万里定居,而是慢悠悠去游山玩水了一圈才决定的。

  他们曾路过淮中郡, 听泉先生说,她曾给当地赵家留下一样东西, 如果李承度离开了扶侯, 可以去取。

  当然,这话已经过了李承度的润色, 事实上母亲当时说的是:“你若有志, 离了扶侯的话, 不如去淮中郡走一趟,我给你留了个有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