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章风土人情(2 / 2)

  ◎最主要的全国性节日

  新年,从前一夜就开始庆祝。

  菲律宾人过新年,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从除夕夜就进入节日气氛——一定要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互相陪伴、互相祝福,年轻人也一夜不眠,像守岁一样等待新年来临;街道上都是燃放的烟花,响亮而炫目,整个夜空都被照亮;电视台、各大饭店,都有迎新晚会。

  1月1日那天,人们会穿上崭新的漂亮的衣服,带着孩子们到外面看表演,也去亲朋好友的家中作客。教堂挤满了虔诚的教徒,他们要争取参加新年的第一个弥撒。

  有点“痛”的复活节

  3月29日,菲律宾的复活节,庆祝方式有些“痛”。这天满街都是忏悔者,他们要为过去一年有意无意犯的错误进行悔过,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他们用自我伤害的方式进行忏悔——穿着单薄的衣服或者赤裸上身,用扎满玻璃碎片的竹棒抽打自己的后背。自我鞭笞,是一些天主教教徒的苦修项目之一,13世纪出现,如今有不少天主教徒不赞成这种方式,但在菲律宾依旧有人坚持。

  除此之外,模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是这个节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自感罪孽深重的人,让大家把他绑在十字架上,真的将钉子钉入双手和双脚。其中不少人,每年都会被钉一次。

  五月花节和圣十字节,鲜花做主

  5月有两个全国性节日,五月花节和圣十字架节。5月,百花初放,四处飘香,所以这两个节日都被鲜花包围。鲜花节那天,小女孩要捧着最美的花朵献给圣母玛利亚,接着进行圣母像大游行。那些未婚的女孩子,穿着白色长袍,袍子上缀满鲜花,分外迷人。她们紧跟圣母像,虔诚而优雅。圣十字架节,也同样是在鲜花点缀下进行的游行。大家模仿《圣经》里的人物,身穿长袍,就像众神入世。

  菲律宾独立日,国庆之日

  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迎来了彻底的独立。之后每年的这一天,被定为菲律宾独立日,也就是国庆日。这一天首都马尼拉会进行独立日活动,总统讲话,还有各种文艺会演和体育比赛。

  万圣节,为亡者点蜡

  11月1日,是菲律宾的万圣节,当地人更习惯称之位亡人节,类似中国的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去为逝者扫墓、点蜡,还会通宵守夜。不过,并不悲伤。菲律宾人认为,人死之后就到了天堂,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所以这天除了点蜡、献花、诵经之外,还有丰富的娱乐节目——唱歌、跳舞、打牌、野餐。

  黎明弥撒节,破除黑暗

  每年的12月16日到24日,是菲律宾的黎明弥撒节,人们要在黎明到来之前进行弥撒,意味着破除黑暗。弥撒结束后,要喝热巧克力,搭配刚刚出炉的甜点,意味着黎明的甜蜜。

  圣诞节,抛花节,相随而至

  圣诞节跟新年一样,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跟西方国家一样,大家互赠礼物,孩子们期盼着圣诞老人的到来。第二天,是专属于菲律宾的抛花节,大清早,人们要把美丽的花朵洒在马路上,代表圣洁。

  ◎丰富多彩的地方性节日

  水牛节,对“劳动搭档”表示感谢

  菲律宾人的耕种,离不开水牛的帮忙。在古老的年代,他们认为水牛是神派来帮助他们的,为了表达对神的感谢和尊重,也期盼丰收,每到收获的5月,就会举行祭祀、游行活动。发展到现在,跟天主教的教义结合在一起,成为5月14日至15日的水牛节。

  这个节日属于奎松省和黎刹省,每到节日这天,有水牛的农民要把水牛清洗干净,在牛角和牛蹄上涂抹“圣油”,在牛颈套上花环或彩色布条,然后牵着水牛到教堂外面。牧师为水牛祈祷,之后是水牛比赛。

  水牛是菲律宾人的伙伴,所以对于水牛,他们是喜爱与信赖,也自然应运而生了节日的祝福。

  比赛场地是他们最熟悉的田间,主人发号口令,水牛拼命往前跑。到终点的水牛,要根据主人的口令进行屈膝等表演。在比赛中和表演中获得胜利的水牛,它的主人将获得不同的物质奖励。

  水牛节上的水牛

  第二天,水牛拉着丰盛的瓜果来到城镇的街道,一方面告诉居民丰收了,另一方面也让水牛接受城镇居民的感谢。装饰着彩条的牛车上载满香蕉、菠萝、杧果,还有烤鱼、烤猪等。居民们早早准备好了一根高大的竹竿,上面绑着钱、糖果和其他食物,等到牛车经过,他们将竹竿上的东西放低,祈祷来年更大的丰收与幸福。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会争相去抢竹竿上的东西,非常热闹。

  终点是教堂,水牛要在教堂前屈膝下跪,代表对上帝的膜拜。此时还有一群人,抬着天主教守护神伊西德罗的神像,刚刚结束了在街道上的游行,正进入教堂祈祷。祈祷结束后,仪式便告一段落。

  其他的五月节

  5月的地方性节日很多,除了比较隆重的水牛节之外,还有巴希雅斯节、收获节、欧班多生育节。前两个节日同样是庆祝丰收,最后一个是专门为没有子嗣的夫妻求子的节日,同时也是感恩父母养育之情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当地人会穿着华丽的服装,在街上参加游行,载歌载舞,欢乐非常。

  除此之外,菲律宾的地方性节日还有在马尼拉举行的马尼拉日,为了纪念1571年马尼拉的建成;在巴拉扬和巴当卡举行的烤乳猪节,这一天有规模盛大的筵席,几乎是各家各户制作的烤乳猪;在大堡市举行的卡达雅万节,这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只不过庆祝的是水果和兰花的丰收,所以节日当天会有水果、花会的游行活动,是一个香气扑鼻的节日;在三宝颜市举行的三宝颜美丽节,节日时期会有各种表演、展览,是很好的生意契机;巴若尔西内革罗省的面具节,是海边渔民为了祈求减少海难的仪式,后来发展成节日,当地人穿着特色服装,戴着面具,在街上起舞……

  菲律宾人对节日的热爱一定名列前茅,几乎每天都有节日,每天都在欢呼中度过。这也印证了世人对菲律宾人的评价,乐观、热情,能把苦难都变成值得狂欢的节日。

  斗鸡文化

  没有一个国家,对斗鸡是举国成瘾,只有菲律宾。尽管菲律宾的动物爱好者说斗鸡在残害动物,尽管一些学者教授说斗鸡在误导年轻人,让他们觉得动物之间互相残杀,并以此来获取金钱是合情合理的。但斗鸡,就这样一直风靡着。

  隔着笼子,人们紧张地观看着斗鸡比赛。

  ◎无法追溯的斗鸡文化

  斗鸡,可以说是菲律宾的国民活动,就像足球之于巴西,只是前者更加血腥暴力。在斗鸡场上,从来只有你死我活,没有一只战败的雄鸡能活着走出赛场,因为菲律宾人会在斗鸡爪子绑上8~10厘米长的刀片,谁更凶猛,谁的刀就能割断对方的脖子。

  很难为菲律宾的斗鸡文化寻找根源,西班牙人进驻之前,这里就已经盛行斗鸡之风。纵观整个世界,最早出现斗鸡项目的大概是中国,春秋战国的典籍中有斗鸡的记载。应该是从中国传到了亚洲其他国家,然后传到了欧洲。但在鸡爪子上绑刀片,却开创于罗马帝国。一个热衷于看激烈角斗的民族,自然也喜欢这种斗鸡游戏。只是简单的斗鸡实在不够刺激,而且时间过长,所以他们在鸡爪子上绑刀片。

  不管源头在哪,如今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像菲律宾一样热爱斗鸡的国家。在菲律宾男人看来,斗鸡是勇气的象征,是成年人无法实现的解决不公与纷争的理想方式。

  ◎胜利的快感

  一场斗鸡赌注,最多的时候可能有几十万美元。这就意味着有人将因此陡然而富,也会有人瞬间倾家荡产。但侥幸心理总让人觉得自己会是赢家,所以斗鸡市场从来不乏赌客和观众。

  在比赛之前,人们要根据参赛公鸡的个头、重量和精神状态来推测谁是赢家,并据此下注。这虽然不是比赛,却是斗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下定离手,有人压了十几美金,有人压了几百美金。比赛开始,两只雄鸡斗志昂扬,它们没有逃跑的意识,只有拼杀的本能。于是常常能够见到赛场上满地鸡毛,两只公鸡气喘吁吁,鲜血直流,但必须坚持到有一方倒下为止。

  一场比赛不过几分钟,却是天堂和地狱之别。

  ◎培养斗鸡的不完全手册

  一只成熟的斗鸡,力量大到可以扑倒一个两岁的男童,可以用爪子或嘴巴击穿一块三合板。它们的身体非常结实,可以说是坚硬,很难受到伤害,双腿非常有力,跳起来可达几米高。和人一样,斗鸡的竞技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经过后天刻苦培训而成。

  培养斗鸡,需要花时间、金钱和精力。斗鸡吃的都是经过精心搭配的农作物和饲料,喝的是牛奶,于是常能听到饲养斗鸡的男人的妻子抱怨,她吃的还没有斗鸡好。为了让斗鸡适应赛场环境,饲养者会在鸡笼里点许多灯,模拟赛场光线;还会录制赛场喧闹的声音放给斗鸡听,让它上场后不惧怕。

  然而再被精心饲养,最后也难逃一死。战胜的斗鸡,伤痕累累,有些已经无法进入下一场比赛,最后被吃掉;战死的斗鸡,自然被饲主做成了烤鸡。所以有人抨击这项活动,说血腥残忍,又在鼓励人们赌博。但不管怎样反对,斗鸡还是这样火热地存在着。

  在随意围成的斗鸡场地里,两只鸡勇猛相斗。

  “太平洋的果盘”

  菲律宾是个热带岛国,每年只有雨季和非雨季之分,终年高温,即便是最凉快的11月至2月,气温也在22c到28c之间。充沛的雨水,加上高温,使得这里的水果多汁、甜腻,而且产量高,价格低廉。这里盛产的水果主要有兰撒果、香蕉、菠萝、菠萝蜜、椰子等,也有一些菲律宾特有的水果,比如酸甜果、金星果等,因此又有“太平洋的果盘”的美誉。如果想跟热带水果进行一次亲密约会,菲律宾一定是不二之选。

  ◎罕见的菲律宾水果

  葡萄一般的兰撒果

  兰撒果在菲律宾属于长销水果,就像苹果在中国,只要想吃,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到。但是最好的兰撒果是在8月,一串串的兰撒果刚刚成熟,从高大的树上摘下,以最快的速度送进市场,十分新鲜。

  兰撒果和龙眼很像,但口感完全不同,至于如何不同,还是您亲自来菲律宾品尝一下吧。

  从外形和大小上看,兰撒果非常像葡萄,一串串成长,但外皮是黄色,又像极了龙眼。真正剥开外皮之后,露出的果肉却跟这两种水果完全不同,那是一瓣一瓣的半透明的白色果肉,酸甜可口。每一瓣里都有小籽,不小心咬破,口腔立马被苦味占领。值得一提的是,兰撒果的表皮内含有一种白色液体,如果不小心将表皮弄破,白色液体会黏在手上,非常难洗掉。所以吃兰撒果,要细心和耐心。

  兰撒果虽然好吃,但不能多食,因为它性湿热,对脾胃不好的人来说,20颗以内为最佳。

  菲律宾的新鲜水果随处可见,来这里,不吃水果,怎么可以?

  香蕉中的皇帝,帝王蕉

  帝王蕉的名字虽然霸气十足,但个头很小,大概只有10厘米左右,体型完全输给了中国常见的大香蕉。然而一旦入口就会发现,帝王蕉真正的帝王之气不在“皮”,而在“骨”。帝王蕉皮薄肉厚,入口清香甘甜,非常绵软,不用费力咀嚼,很快就融化在口腔。并且香气四溢,从持香蕉的手指,到口腔,香气一路散布,挥之不去。

  更重要的是,帝王蕉的营养是所有香蕉中最丰富的,每100克含有1.2克蛋白质、0.6克脂肪、20克碳水化合物,以及泛酸成分、多种维生素。泛酸成分是一种可以减轻压力和忧郁的物质,所以帝王蕉又有极好的镇定效用。

  星苹果乐园

  星苹果,star apple,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美国的产物。事实上,它来自热带国家,盛产于马来群岛,是菲律宾常见的水果之一。

  星苹果长得类似苹果,但表皮呈绿色或紫色,将其横切,会发现果核的横截面非常像散出光芒的星星——果肉从果心向外放射。星苹果的口感跟苹果没有一点关系,带有热带水果惯有的甜腻,而且汁液是乳白色,所以又被称为牛奶果。

  红毛榴梿

  guyabano,国内称为红毛榴梿。长相酷似榴梿,但属于番荔枝科,跟榴梿没有一点关系。果肉呈白色,非常甜,细细品咂有奶油的香味。

  菲律宾水果超市里,帝王蕉更是必不可少。

  红毛榴梿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和b2、钾和膳食纤维,而且胆固醇含量极低。它对尿道炎、肝脏疾病有比较好的辅助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用红毛榴梿的叶子熬成的汤水,外敷可以缓解皮肤病,比如湿疹,并可以缓解风湿病带来的疼痛和肿胀、缓解皮肤炎症,还有驱蚊、杀虫的作用。而且医学研究表明,红毛榴梿叶子中含有抗击癌症的物质,一些著名的医学机构正在尝试提取,有希望成为新的杀死癌细胞的药物。

  除了这些有特色的水果外,菲律宾盛产的杧果、椰子、山竹、西瓜、红毛丹、菠萝、菠萝蜜等,也是屡见不鲜。但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的杧果占世界杧果总产量的4%,是菲律宾的经济产业支柱之一。

  ◎水果干的天堂

  菲律宾既然盛产水果,那也便是水果干的天堂。杧果干、菠萝干、香蕉干、榴梿干……菲律宾人把能脱水的水果都制成水果干。

  热带水果虽然多,但很多水果周期很短,比如榴梿,成熟期只有2月至3个月。为了能随时吃到口感正宗的水果,菲律宾人便将它们制成水果干。制作方法,最先是晒干或阴干,现在则有了急冻技术,可以在-45c的低温中将新鲜水果瞬间冷冻,然后在真空中干燥,保留了最完整的口感和营养。而且水果干比新鲜水果更容易保存和携带。

  大多人认为水果干没有营养,而且添加了防腐剂,武断地将其划入垃圾食品的行列。事实上,少量食用水果干,并相应减少主食,是对身体非常有益的。

  许多水果干连皮一起制成,这就保证了果皮里的膳食纤维可以被食用和吸收,而不是像新鲜水果那样剥皮食用。

  新鲜水果中含有的蛋白酶和单宁类物质,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是一种摧残——它们直接破坏消化道黏膜。变成水果干后,蛋白酶活力减弱,单宁物质聚合,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弱,非常适合平常消化不良的年老体弱者食用。

  尽管变成水果干后,新鲜水果中的维生素c遭到破坏,但镁、铁、钾等矿物质却水分消失而被浓缩保留。所以水果干的矿物质含量比新鲜水果要高。

  当然,失去新鲜的水果干的确有营养在疯狂流失,但其中最令女性喜爱的抗氧化成分却依旧存在。特别是对那些红色、紫黑色、蓝色的水果来说,脱水之后的花青素类抗氧化物质被浓缩,抗氧化效果反而更好。想通过水果来减缓衰老,水果干是不错的选择。

  把吃不完的水果做成果干,这是最传统的保存食物方法,而如今,更是能让世界各地的人品尝到菲律宾美食的最方便方法。

  水果干中的糖分比人工糖更有营养。在做饭、煮菜时,可以用水果干来替代砂糖,不仅增加了菜所需要的甜度和口感,也更健康。比如很多人喜欢喝甜豆浆,可以在打制豆浆时加入水果干,不仅有甜度,还有水果的香味;吃面包时用水果干替代果酱,告别人工甜剂,来一场舌尖上的革命。

  既然说到了糖分,自然生出另一种担心:水果干糖分高,会升高血糖。然而大量的实验证明,水果干在血糖升高方面的表现,还不如大米饭来得快。当然,这是在水果干没有被加热的情况下。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血糖低的情况下,可以食用少量水果干,同时减少主食摄入,可以帮助血糖慢慢回升。不少类似葡萄干、提子干的水果干,还有控制血压的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疯狂食用水果干,并用其完全替代新鲜水果。水果干的热量还是令人瞠目的,所以在量方面要非常小心,每天吃15克左右就可以,而且要同时缩减主食的摄入量,防止碳水化合物过量。

  菲律宾人在食用水果干方面非常小心,包装兜售时,一包重量在100克左右,方便做到控制摄入量。

  “生命之树”椰子

  早在西班牙人统治菲律宾之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在种植椰子树。他们经过与椰子天长日久的相处,发现椰子有许多功能,除了可以吃喝之外,还能做成房子,做成纸张,做成衣服,做成扫帚,椰油还可以美容护肤……几乎包揽了所有日常用品。所以他们开始大面积种植椰子,并以此出口国外。就这样,椰子成为关系着菲律宾人生活命脉的作物,因此有了“生命之树”的称号。

  椰子树是菲律宾的“生命之树”,全国有1/3的人口靠椰子和椰子制品为生。

  ◎椰子的王国

  菲律宾人时常说,椰子树是他们的“生命之树”。这一点都不夸张,菲律宾有六种主要的经济农作物,其中之一就是椰子;全国有1/3的人口靠椰子和椰子制品为生;全国耕地面积的20%都在种植椰子;菲律宾椰子品种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1/3……

  种植椰子,自然是因为这里温暖湿润的气候更适合椰子的生长。但发展椰子的各种用途,却需要智慧。如果你问菲律宾人,椰子有什么用?他们会告诉你,椰树可以盖房子、做家具;椰子汁清凉解暑;椰子肉含油量80%,榨干油的椰子渣滓可以喂牛马;椰子壳可以用来做餐具,壳上的纤维可以做绳子、做渔网、做风帆。除此之外,椰树还能做纸、地垫和地毯,甚至是做成衣服。当地有句俗话:“天上的星星有多少,椰树的用处就有多少。”

  如今椰子不光有这些用途,它还能成为马尼拉的地标建筑。就在马尼拉国际会议中心附近,建筑家用椰子建造了一座椰子宫,也被称为椰子博物馆。

  椰子宫,不是一个噱头,而是实实在在以椰树、椰子为材料的建筑物,前后共用了2000棵树龄在70年以上的椰树。它的房顶是椰木板,它的立柱是椰树干,砌墙的砖是椰壳纤维和水泥的混合物,它的大门上有4000块椰壳片,每一间厅堂里都有椰树做成的家具,就连灯具都是椰壳雕琢而成。

  最特别的,是餐厅内的一张餐桌,它长11米,一共镶嵌着4.7万块椰壳碎片。还有一座高达2米的落地钟,钟体、钟面的数字、指针都是用椰子树和椰子壳打磨而成,是椰子宫里最珍贵的展品。最重要的是,这座椰子钟非常准时,整点报时的时候,会响起清脆的椰壳相互撞击的声音。

  在椰子宫周围,还有近200棵椰树。每到旅游旺季,就有人来专门表演摘椰子,并让游人免费品尝。

  ◎椰子的功效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椰子的果肉和汁液有生津利尿、补虚壮体、消暑解渴的作用,对于经常口干和心脏病水肿的人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椰子壳入药,有治疗皮癣、毒疮、止痒的作用。而椰子果肉中的油脂又被公认为最健康的食用油,是许多专家建议和提倡的家用食用油。

  从西方医学的理论出发,椰子汁和椰肉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利于人体吸收的糖分,以及钙、铁、钾、镁、钠、磷等矿物质。如此有营养,也称得上是“生命之树”。

  椰子可以说浑身都是宝,椰肉可以做菜,椰汁可以喝,连椰壳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街头的“吉普尼”

  据说,吉普尼可以跟巴基斯坦的艺术车相提并论。这要真的见识过吉普尼的华丽才能相信。吉普尼,战争留下的老爷车,经过能工巧匠的改造,成了菲律宾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有炫酷的车型,绚丽的外表,个性十足,似乎坐在上面,就是电影画面里的主人公。

  ◎它是战争的“遗物”

  走在菲律宾的街头,最受瞩目的交通工具不是名车,而是花花绿绿的吉普尼。它像极了吉普车,却要比吉普庞大许多,也更美丽——车身布满鲜艳的涂鸦,绝对个性和与众不同。人们说它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公交车,这是无可厚非的。

  菲律宾街头独特的吉普尼

  不过这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大家伙”,原本是战争的“遗物”。二战结束后,美军撤出菲律宾,临行时把带不走的吉普车都或送或卖给了当地人。当时的菲律宾因战争而失去了大部分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变得非常困难,有这样的吉普车,无疑带来了许多方便。有些聪明人从中嗅到了商机,将吉普车改造得更宽敞、更华丽,出门载客。很快,大量的吉普车争相效仿,街头出现了许多改造的大吉普,为了区分彼此,它们开始在车身上涂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就这样,吉普尼(jeepney)诞生了,它是吉普(jeep)和吉特尼(jitneuy合乘出租车)的结合。

  吉普尼越来越多,它们虽然是私人行为,却替政府改善了公共交通的困境,于是政府不仅没有禁止,反而出台了相关政策,用以规范吉普尼的收费和行程。

  不仅是在都市,即使在乡间的小路上,也有吉普尼的身影。

  ◎改造吉普尼

  起初对吉普尼的改造,只是加个金属顶,增加几个座位。随着经济的复苏,吉普尼的体积随之增大,也不再是单独的座位,而是改成两排长椅,乘客相对而坐,看着对面的风景。更有一些有创意的人,把车身涂鸦视为街头艺术,尽情地在上面喷洒自己的想法,甚至帮别人做广告。于是今天的吉普尼,就是可以移动的涂鸦墙。而开车的司机,也不单单是为了谋生的穷人,还有部分财力雄厚的年轻人,他们把吉普尼当成了个性的宣泄。当然,他们的吉普尼是私家车,不用来载客。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穿梭在菲律宾街头的吉普尼,早已不是美国生产的大吉普,而是菲律宾独立生产,部分零件从日本进口。显然,吉普尼改善的不仅是交通,还有经济。

  但今天的吉普尼遭到了质疑,人们认为它不够环保,又非常浪费,据统计,一辆16座的吉普尼消耗的燃料相当于一辆54座的空调巴士。政府也在为此头疼,他们一方面想保留吉普尼这种特殊文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了环保而考虑限制吉普尼的使用。目前除了继续改造吉普尼,让它更环保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人们很担心,有一天,吉普尼会不会从街头消失。政府为了安抚民众,也为了保护文化,特地创办了一些主题公园,将吉普尼放在里面。而且还特设了一些固定线路和固定用途,专供吉普尼,比如景点车、校车。开车的司机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混乱,必须持有吉普尼的专属驾照才可以上路。

  菲佣:世界最专业的保姆

  菲律宾约有1000万人在海外做工,其中菲佣占30%,已经是菲律宾的经济支柱之一,所以她们在本土非常受尊重。目前菲佣最主要的市场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比起香港和新加坡,中国大陆给予菲佣的薪资和尊重都是最好的,所以近几年来中国大陆的菲佣人数激增。

  ◎从香港到内地

  在香港的皇后像广场,每天都有菲律宾女人在这里等着工作的机会。

  起初菲佣这个词对于内地人来说,多半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剧里的某个龙套角色。的确,菲佣出现在中国,最先是在香港。20世纪70年代,香港出现第一批菲佣,大概50人,专门为在港工作生活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服务。20世纪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市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家庭也需要更多的收入,香港妇女步入社会工作,家务便给了廉价又勤快的菲佣。2001年,香港的菲佣人数达到顶峰,大概有15.5万人。

  大量菲佣涌入,造成家政市场的拥挤,菲佣的待遇很难提高,大概维持在每月4000~5000港币。不过对于大部分菲佣来说,这个月薪已经非常满意,因为香港最昂贵的花费已经解决了,那就是住宿。

  香港寸土寸金,一对中产阶级的夫妇大概只能住得起60平方米的房子,再生两三个孩子,空间就越发狭小。所以菲佣能找到雇主,有地方住,已经非常满足,每个月的薪水能存下大半。但也是因为空间小,很多菲佣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些豪宅雇主,觉得单独给菲佣一间房非常不划算,就在客厅鞋柜旁边搭一张床,当作菲佣的卧室。每晚跟鞋相拥而睡,不仅是辛酸,更是受辱。所以很多菲佣出走香港,到大陆来寻求生机。

  大陆出现菲佣,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最早一批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菲佣一向以专业和敬业闻名世界,是菲律宾家政行业的一张名片。而大陆的家政市场恰好缺少专业保姆,于是雇佣菲佣,似乎成了必然趋势。而且菲佣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英语口语流利,这也是大陆雇主看中的条件之一。不少大陆人愿意出不错的价钱雇佣菲佣,不仅家务有人打理,就连孩子上英语课的钱也省了。

  菲佣在大陆的待遇相对好一些,月薪在3000~6000元,而且周日可以休假。很多菲佣跟自己的同伴在外合租房子,不需要跟雇主住在一起,时间和活动更加灵活。

  ◎菲佣是需要培训上岗的

  菲佣虽然是保姆,但上岗资格非常严谨,她们都是中专以上学历,甚至有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大学生,不少菲佣还持有医师、护士、教师执照。在上岗之前,她们要统一接受技能培训和语言文化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如何使用家用电器,如何清洗和熨烫不同面料的衣物,如何让房间更有秩序,如何根据雇主口味烹调食物,如何照顾老人和儿童。语言文化培训包括英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中国普通话、广东话,要求记住常用语,比如食材、价格、时间、问候、电器名称等。只有培训过关,才能进入家政市场。

  因为专业,也因为输出率高,菲佣在菲律宾的地位非常高。菲律宾的主要国际机场,都有为她们专门设置的出入海关的通道。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甚至会为回国探亲的菲佣在机场铺设红毯,大肆欢迎,有时会有总统亲自接见。这并不奇怪,菲佣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外籍保姆,但对于菲律宾人来说,她们却是在海外创收、拉升本国经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