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章历久弥新的文化(2 / 2)

  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和安东·契诃夫在创作小说的同时,也撰写了不少剧本,比如前者的《小市民》和《底层》,后者的《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等。

  小说家、剧作家果戈理位于新圣母公墓的墓地

  1898年,戏剧导演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一起创建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后,将这些优秀作品一一搬上了剧院的舞台。

  ◎戏剧艺术的发展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进入苏联时期,戏剧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此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舞台艺术理论、方法和表演技巧,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成为世界四大戏剧体系之一。国内各地陆续建起了一大批剧院,仅莫斯科即建起20多座大大小小的剧院,在伏尔加河河畔的萨马拉市,全市最豪华的建筑就是剧院和音乐厅。在这段时期里,《白卫军》《狗心》等作品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不幸的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因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戏剧发展大受影响,陷入了比较沉闷的境况。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俄罗斯的戏剧艺术恢复了活力,各种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并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外国剧目。与此同时,一些著名剧院与公司联合成为新的戏剧团体,另一些小剧院、小剧团也应运而生,为戏剧艺术的发展锦上添花。

  如今,俄罗斯国内已建起几十座戏剧院校培养专业演员,一批戏剧导演正在积极创作新的作品,比如卡玛、彼得·弗门科、列夫·多金,以及最近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两兄弟奥列格·普列斯尼亚科夫和弗拉基米尔·普列斯尼亚科夫等人——这些先锋人物将引领俄罗斯的戏剧艺术继续向前迈进。

  《钦差大臣》

  根据普希金提供的一个荒诞故事,果戈理在两个月内便完成了五幕喜剧《钦差大臣》。他特别喜欢自己的这部作品,曾强烈要求:“请给果戈理们展示俄罗斯性格,展示果戈理们本身、果戈理们的骗子手、果戈理们的怪人!把果戈理们搬上舞台,让大家去笑!”1836年,该剧在圣彼得堡首次上演即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使他实现了创作社会喜剧的心愿。

  俄罗斯电影艺术

  20世纪前后,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在欧洲出现,俄罗斯成为当时掌握电影制作技术且起步较早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在其后一段复杂又动荡的年代里,俄罗斯电影历经波折艰难成长,走出了一条曲折不凡的艺术之路。

  ◎电影和电影大师们

  随着苏联政权的建立,一些反映重大战事胜利的影片在国内首先出现,最有名的影片是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前者可谓是世界影坛上的一座里程碑。1936年,原创音乐剧《大马戏团》在国内引起轰动,主演柳博芙·奥尔洛娃成为当时最红的影星。

  动画大师尤里·诺斯坦的《迷雾中的小刺猬》的邮票版别

  在苏联后期电影事业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安德烈·塔可科夫斯基执导了《安德烈·卢布廖夫》《索拉里斯星》《潜行者》等。20世纪80年代,电影业萌生强劲的活力,越来越多的观众涌入影院,当时的亮点作品有爱情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爱情与犯罪片《阿萨》、爱情剧情片《小薇拉》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全国经济跌入低谷,电影业迎来了寒冬时刻。1994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烈日灼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可是全国观众却无钱买票走进电影院。20世纪末期,俄罗斯电影终于回到正轨。黑帮片《兄弟》、剧情片《摩罗神》、爱情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掀起了一轮轮观影热潮。

  蒙太奇美学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上图)

  进入21世纪,俄罗斯电影继续崛起。从2002年到2006年,俄罗斯在国际影坛上每一年都有不俗表现,接连推出《俄罗斯方舟》《回归》《土耳其式开局》和姊妹片《守夜人》《守日人》。自2006年以后,在各大电影节上引起轰动的还有悬疑片《十二怒汉》、音乐片《时髦青年》、爱情片《幸福感》、剧情片《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等。

  动画大师尤里·诺尔斯金(下图)

  当俄罗斯电影稳步向前推进的同时,一些电影大师也在国际影坛上崭露头角,比如“喜剧教父”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连夺大奖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天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以及获称“塔可夫斯基精神继承人”的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等。

  ◎俄罗斯的动画大师

  事实上,国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罗斯在动漫艺术上做出的重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经典动画《白雪公主》问世的前两年,单格拍制动画片的新技术便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动画片《新奥列佛》中。该片改编自《奥列佛游记》,里面的木偶形象超过了3000个。1957年,另一部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动画片《白雪女王》上世,正是该片(而不是多数人认为的迪士尼影片)启发了年轻的宫崎骏,使其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动画大师。

  俄罗斯影坛有两位著名的动画大师,其中一位是尤里·诺尔斯金,他绘制的动画片《迷雾中的小刺猬》在1975年推出时获得了极大反响。另一位亚历山大·彼得罗夫在动画制作方面的表现更加活跃,他的绘制方法比较另类,先用拍照的方法定格一格画面,再手动进行修改,然后拍摄下一个面画,这种艰难的方式使其创作一部10分钟的影片就要花费1年左右的时间。1989年,佩得罗夫的第一部独创作品《母牛》面世,该片体现出标志性的蒙太奇序列手法,其中的人物和景物呈现迷幻的螺旋式分布。1999年,他根据海明威小说绘制的另一部动画片《老人与海》获得了奥斯卡奖。2008年,动画短片《春之觉醒》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最大的电影节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该电影节于1959年创办,第一任主席是蒙太奇美学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最初每隔两年举办一届,1999年以后改为一年一届。地点定于莫斯科,时间持续半个月左右。

  俄罗斯影院,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办地。

  在奖项设置方面,该电影节也存在一些变化。电影奖项原来分为三类大奖,1969年以后取消大奖,改设金质奖和银质奖,专门授予评选出来的最佳故事片、儿童片和短片,另外还设立了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自创办以来,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了37届。第37届电影节于2015年7月落下帷幕,共有12个国家的12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最终夺得“圣乔治金奖”的是艾瓦罗·希斯特夫的作品《失败者》。

  伟大导师列宁

  列宁的原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笔名。他是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本人亦被追随者普遍认为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也被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列宁主义的诞生

  1870年,列宁出生于伏尔加河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哥哥亚历山大本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后来因为参加行刺沙皇的行动而被处死。

  在莫斯科发表演说的列宁

  1887年,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不久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紧接着被逮捕流放。结束这段不幸的遭遇后,列宁开始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1895年,他在圣彼得堡建起“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当年年底又被逮捕入狱。度过一年多的牢狱生活,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并与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1900年,第二次流放结束后,列宁回到了圣彼得堡。没过多久,他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火星报》。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宣布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该党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领导两次国内革命

  1905年11月,俄国爆发革命,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同年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他开始第三次流亡,并撰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著作。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政府被推翻。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他的领导下,俄国人民于当年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年,在某次公开演讲中,列宁遭到枪击,虽然保住了生命,身体状况却从此每况愈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俄国进入苏联时期,全国的经济建设逐步转向正轨。这时候,列宁也进入了生命晚期,但他忍住病痛,坚持口授《论合作制》等文章。1923年,他的病情持续恶化,第二年不幸辞世,终年54岁。

  苏联修改历法

  直到1918年,俄国仍然沿用古老的儒略历。该历法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格里高利历滞后13天。新生的苏联政权将1918年1月31日变更为2月14日(跳过了2月1日至13日),一下子让俄国赶上了世界潮流。这样就能解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于1917年10月25日,而西方普遍认为它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

  “蒙太奇之父”爱森斯坦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来是建筑学术语,是构成和装配的意思,后来派生为电影艺术的专有名词,意思是指把一些不同地点不同角度摄制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创造另一种全新的含义——俄罗斯的一位电影天才由于首次运用这种电影技术而被称作“蒙太奇之父”。

  ◎《聪明人》是个“杂技剧”

  1898年,谢尔盖·爱森斯坦出生在俄国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小时候,他就在表演方面颇具天赋,时常惟妙惟肖地模仿马戏里的丑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中学毕业后,爱森斯坦谨遵父亲的意愿,考入圣彼得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由于志不在此,他倍觉课程枯燥,最后下定决心转入美术学校,开始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绘画作品、日本歌舞伎、精神分析学、社会理论著作……这些看上去丝毫没有关联的专业,爱森斯坦却学得如鱼得水、互不冲突。进入军队后,爱森斯坦一方面担任军事工程师,一方面在军人俱乐部里担任导演和布景师。1920年,他退役进入剧院当了布景师,接下来两年内一直在b.梅耶荷德指导的高级导演班学习。

  1923年,爱森斯坦导演了第一部话剧《聪明人》。他为这部话剧设计了一个类似马戏场的圆形表演空间,完全摆脱传统舞台的限制,让演员与观众可以直接进行感情交流。剧情被分成几幕,分别在不同的表演区进行,由几十个杂技马戏表演段落构成,其间加以讽刺歌舞和俚曲小调,甚至将一部表现主人公回忆场景的电影短片穿插其中……爱森斯坦的创新不止于此,他还为剧中人物设计了一系列表达内心情绪的方式,比如借助在钢丝上摇摆和空翻来表达犹豫和欢悦,借助不停翻跟头来表达愤怒到极点。说起来,《聪明人》其实就相当于一部“杂技剧”。

  ◎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的大胆创新震撼了广大观众,《聪明人》一时间获誉无数。他后来在文章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杂耍蒙太奇”理论,国际影坛将其称作“吸引力蒙太奇”。

  1910年时的爱森斯坦

  戏剧舞台终究是狭小的,难以施展更多的才华,爱森斯坦开始进军电影界。1925年,在电影《罢工》取得成功后,他又在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充分运用蒙太奇理论,将一个个孤立镜头组接成一部波澜壮阔的电影史诗。特别是片中“敖德萨阶梯”的那段戏,他运用60多个蒙太奇镜头,把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延长了十几倍,给观众造成极强的心理震撼,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段落。爱森斯坦因此名扬天下,成为轰动影坛的风云人物。

  在这位电影大师的眼里,杂耍镜头是“靠自身完成的一种绝对的东西,而不是靠观众的反应来完成”,“把会引起某种感情震动的刺激人的非凡瞬间加以合成,贯串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下”。如今,杂耍蒙太奇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题材的电影中。在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电影理论著作中,时常会提到这位“蒙太奇之父”大名。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很少有作家经历过如此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几乎和苏联同时诞生,随后却遭到这个政权的问责和驱逐,晚年时分,当回到把自己同时视为“怪人”和“良心”的国度时,又意外得到普京的热情拥抱。这就是索尔仁尼琴,一位饱受争议的“俄罗斯的良心”。

  ◎颠沛流离的大半生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出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罗斯托夫市。“二战”爆发时,这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应征入伍,因英勇无畏获得了两枚勋章。1945年,战争临近尾声的时候,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因对斯大林使用了不敬之词,结果被判处八年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期间,索尔仁尼琴备尝艰辛,度过了一段极其困苦的生活,还三次被强制流放至哈萨克斯坦。在劳动营里,他的第一部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问世。到了1953年年底,这位饱受折磨的不幸者又罹患癌症濒临死亡,随后获准进入医院接受治疗。

  1956年以后,他的好运不期而至:先是恢复了自由身;接着癌症也奇迹般痊愈,并且有了一份教员的稳定工作。更重要的是,刚刚上台不久的赫鲁晓夫亲笔批准出版他的处女作。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一部描写苏联劳改营中生活的短篇小说,该书成就了作者的名气。1970年,索尔仁尼琴的作品《癌病房》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借着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1974年,索尔仁尼琴因另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境,先暂居瑞士,后来又移居美国。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总统向他发出邀请,索尔仁尼琴方才结束颠沛流离的大半生,于1994年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

  在国外的20年里,索尔仁尼琴出版过不少作品,如《古拉格群岛》《牛犊顶橡树》和《1916年10月》《1917年3月》等。同时,由于他在美国哈佛大学阐述的一些尖锐观点,在西方国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回国以后,叶利钦宣布给他颁发“圣安德烈勋章”,没想到却因政见不同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叶利钦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

  普京上台以后,这位异见者对新任总统的执政方针表现出难得的认可。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当天,他接受了普京亲自来到家里颁发的一枚国家奖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得到了肯定,人们把他称作“俄罗斯的良心”。

  索尔仁尼琴

  普京曾在颁奖典礼上说:“全世界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是他全部的生命,如今全都献给了祖国。”在典礼结束后,普京还对他说道:“我想特别感谢您为俄罗斯所做的贡献,直到今天还在继续。您对自己的观点从不动摇,并且终身遵循。”

  2008年8月,索尔仁尼琴在莫斯科因病逝世,享年89岁。

  “喜剧教父”艾利达尔·梁赞诺夫

  喜剧大师卓别林在荧屏上创造了无数个爆笑瞬间,令喜剧电影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疯狂喜爱。在俄罗斯影坛上,也有一位擅长导演喜剧作品的电影大师,他就是有着“喜剧教父”之称的艾利达尔·梁赞诺夫。

  ◎悲喜三部曲

  梁赞诺夫于1927年生于萨马拉,1950年毕业于苏联国家电影学院。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他进入苏联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一口气拍摄了五年的纪录片。

  《办公室的故事》剧照

  五年之后,梁赞诺夫推出第一部音乐讽刺喜剧《狂欢之夜》,接下来又导演了《没有地址的姑娘》《骑兵之歌》《给我意见本》等。由于这些影片均为喜剧,梁赞诺夫在那时即已奠定了自己“喜剧教父”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的电影作品更趋成熟,也更善于在影片中揉入复杂的情感。代表作“悲喜三部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与《两个人的车站》在国际影坛上开始受到重视,《好事多磨》《车库》等一系列作品也获得了好评。

  由于酷爱俄罗斯文学,梁赞诺夫还曾多次把俄罗斯文学名著变成影片。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执导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没有嫁妆的新娘》被改编成电影《残酷的浪漫史》,拉苏莫夫斯卡雅的戏剧《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寂静的海湾》的危机

  2000年,梁赞诺夫创下了一年拍摄两部作品的“电影神话”。这听起来似乎不足为奇,但在当时的俄罗斯实属不易。那时候苏联解体不久,国民经济陷入低谷,全国每年的影片产量不过二三十部,而梁赞诺夫能够一人连续出品两部影片已经无人能比。

  不过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里,梁赞诺夫也遭遇了重大挫折。由他执导的《寂静的海湾》因为资金问题连续两次中断拍摄,分镜头剧本险些被改成文学剧本,因为演员还要在寒冷的冬季拍摄夏景——大家不敢拖延时间,因为无力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危机。

  终于,《寂静的海湾》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青睐。据说首映当天,电影院的过道都站满了人,这部影片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俄罗斯的“金藤奖”。同年拍摄的另一部影片《老马》也获得了“赞美诗、电影、俄罗斯”大奖。

  《命运的捉弄》电影海报

  2015年11月,88岁高龄的梁赞诺夫因病去世。从其一生来看,他的艺术生涯长达66年,创作过10余部纪录片和将近30部故事片,其中包括21部喜剧。在那些深受观众青睐的喜剧作品里,梁赞诺夫善于通过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与轻松调侃的对白,表现一些“小人物”在生活底层不断挣扎奔波的景象,让更多的观众感同身受,进而领悟到喜剧背后的荒谬与真实。

  由于这些影片的题材深刻,反映出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梁赞诺夫获得了广大观众的极高的称赞,不光被人们誉为“喜剧教父”,还因影片受众非常广泛而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独树一帜的帕赫姆托娃

  她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为俄罗斯人民创作出大量经典歌曲。她的音乐语言真挚自然,情感饱满,她的音乐才华有目共睹,独树一帜。当帕赫姆托娃创作的歌曲轻轻响起,一位俄罗斯著名指挥家赞道:“一下子落到心里,又久久留在脑海里。”

  ◎音乐学院的高才生

  1929年11月9日,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娃·帕赫姆托娃出生在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近郊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她从小即在音乐方面展示出过人天赋,4岁开始弹钢琴,上小学时就能将一些电影插曲完整地弹奏出来。

  母亲非常疼爱她,一周三次带帕赫姆托娃去距离18千米外的斯大林格勒上音乐学校,然后静静待在走廊里等待女儿放学。1941年,被保送到音乐学院附中的帕赫姆托娃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入学,可恶的战争开始了,她不得不中断学习,随家人躲到别处,直到两年后才重新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中央音乐学校。

  当时,在学校里任教的都是最负盛名的大音乐家和大教育家,帕赫姆托娃如鱼得水,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毕业后,老师推荐她进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的维萨利昂·舍巴林教授。这位教授不仅传授学生音乐知识,还教育学生要为自己的创作负责,要为国家建设负责,他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舍巴林教授早就预见到帕赫姆托娃会成为著名的歌曲创作人才。果然,1953年,毕业班的帕赫姆托娃凭一首《骑兵行军歌》,在音乐学院举办的征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几个月后,她以全优的毕业成绩进入研究生班,潜心研究俄罗斯传统民歌,为将来的成功储备了丰富的基础功底。

  ◎《加加林星座》是一座纪念碑

  1958年10月,帕赫姆托娃为影片《在那一边》谱写了主题歌《歌唱动荡的青春》。这首歌曲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男女老少都喜欢哼唱,帕赫姆托娃一举成名。接着,她又创作了许多大受欢迎的歌曲,比如《小鹰学飞》《好样的姑娘们》《朝气蓬勃的一伙》《爱情、共青团和春天》等。

  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国上下开始展开大规模建设,人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帕赫姆托娃的精品歌曲不断推出,如《寄伊里姆河口的一封信》《马尔丘克弹着吉他》《心儿不可衰老》等。

  2013年莫斯科国际音乐节上的帕赫姆托娃

  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顺利进入太空。作为其好友的帕赫姆托娃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构思,写出套曲《拥抱天空》,5年后,她又完成套曲《加加林星座》。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听完《加加林星座》首演后赞扬道:“这部套曲不仅是音乐和诗,而且是一座纪念碑,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赞颂英雄的音乐纪念碑!”

  劳动人民始终是帕赫姆托娃讴歌的主要对象。她为体育运动员写歌,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写歌:《幸福鸟》《渔人之星》《体育健儿》《马拉松》《司机》《地质队员》。据说《地质队员》传唱开来之后,报考列宁格勒矿业学院的学生增加了1.5倍!

  如果从头细数一遍,帕赫姆托娃创作了将近400首曲子!对一个作曲家来说,这是音乐给她的最高褒奖。

  “沙皇”阿尔沙文

  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有一支声名远扬的泽尼特球队,安德烈·阿尔沙文是这支球队的超级明星。作为俄罗斯最著名的球星,他曾经帮助泽尼特队夺得欧洲联盟杯冠军,又代表阿森纳球队缔造大四喜奇迹!全世界的球迷都为他疯狂,整个俄罗斯都为他骄傲,人们把这位超级球星称作“沙皇”。

  ◎最耀眼的球星

  阿尔沙文于1981年出生在圣彼得堡,7岁便开始在球场上奔跑。从斯梅纳足球学校毕业以后,这个18岁的年轻小伙子加入泽尼特二队,一路征战俄乙联赛,次年进入泽尼特一线队。

  球场上的阿尔沙文表现令人吃惊,可以胜任边锋、前腰、前锋等中前场的任何位置。起初,他踢的是右边锋位置,后来移至攻击型中场,最终依靠过硬的球技成为一名出色的前锋。他的身材并不高大,特点是速度快、盘带强、传球准确,也有人把他比作俄罗斯的舍甫琴科。

  2002年,在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比赛中,阿尔沙文首次代表国家队登场。2007年,在俄罗斯与爱沙尼亚的欧锦赛预选赛中,阿尔沙文荣任俄罗斯队队长。在俄超联赛2007赛季,阿尔沙文大放异彩,以攻入10球的傲人战绩助力泽尼特队成功夺取俄超冠军。

  真正的天才是为大场面而生的,而阿尔沙文就是这样一个足球奇才,战场上的胜利意味着属于他的时代刚刚来临。在2006~2007赛季和2007~2008赛季的欧洲联盟杯比赛中,阿尔沙文再接再厉、势不可挡,总计出场25次,攻入11球,最终率领泽尼特队再取欧洲联盟杯冠军——这对球队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成功,他本人也一跃成为俄罗斯足坛最耀眼的球星。

  ◎大四喜奇迹!

  由于阿尔沙文的出色表现,世界各国著名足球俱乐部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2009年,阿尔沙文以1650万英镑的超高身价加盟英超阿森纳球队,许多俄罗斯球迷一路追随他来到了英格兰。

  2008年欧洲杯足球比赛中,代表俄罗斯国家队出征的阿尔沙文在雨中搏杀。

  加盟阿森纳仅仅两个月之后,阿森纳与利物浦在安菲尔德展开对阵,赛场上的阿尔沙文一鸣惊人,独进四球,缔造了引爆现场的大四喜奇迹!——年轻的“沙皇”将泽尼特时期的鼎盛状态全力展现,为英格兰足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达到了个人足球生涯的巅峰。

  2010年,阿尔沙文提名金球奖,这是欧洲职业足球最高个人奖项。在此之前,俄罗斯足坛上只有一位传奇门将雅辛获过该奖,阿尔沙文能够接近雅辛的足坛地位,足见其荣誉之高。在为阿森纳效力的五年中,阿尔沙文出场143次,打入31球,助攻42球,一度成为球队的招牌明星。然而,巅峰过后的跌落来得太快。由于年龄增大和状态下滑,他在球队里逐渐失去主力位置。2013年,这位转战他国的球星又回到了俄罗斯的泽尼特球队。本欲东山再起,奈何力不从心。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阿尔沙文虽然再次帮助泽尼特队问鼎俄超,但一直未能在世界赛事中重振雄风。

  2016年,曾经风头正劲的“沙皇”已35岁,加盟俄超库班队的他也许在今后的足球生涯中无法再创辉煌,无法再次缔造安菲尔德的大四喜奇迹,但是球迷们始终相信阿尔沙文是俄罗斯足坛上难以超越的一位天才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