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我仿佛知道得太多_204(1 / 2)





  杨廷和掀开车帘,望着外面鸦雀无声却宏大壮观的场面,脸皮子抖动了两下,又无奈地叹了口气。皇上身边的所有官兵,防的不是别人,怕是他们这群官员罢了。

  从罢朝不出至今,已经整整过了十数日,皇上果真没有跟任何一人有过接触,所有的事情全部都丢给了内阁与司礼监。

  他放下车帘,转身看着马车内另外几人,无奈说道:“首辅大人,您为何把我们都叫到这里来。”

  李东阳道:“你们在这,官员们去宫门的可能就少了。”李东阳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在他们看到正德帝出行时的严肃便知道,这位皇上的心里也是有数的。

  杨廷和想说些什么,但从李东阳的话中更是觉察到了不太好的信息,“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李东阳老神在在地说道,“自然是有,听说诏狱已经住满了。”虽然事情是交给了内阁,但锦衣卫从来都拥有独立的权力,即便是内阁也是动摇不了的。

  杨廷和苦笑连连,但他的脸色却没有旁边焦芳来得难看,事实上这段时间他都有些颓然,就连回家焦琼提起此事,都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由此就能看出实际上他内心是如何窝火。

  谢迁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侧身望了一眼窗外,看着李东阳说道,“虽说的确是比想象中平静了许多,但皇上此举真的能够令百姓信服?”虽然看起来的确是有这样的倾向,但是谢迁可不相信每一个人皆是如此。

  李东阳摇头,轻啜了口茶水,慢条斯理地说道:“自然不是如此。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此的反应是厌恶的,尤其是众多学子们。听说江南那边已经连开了数十场学会,而接连爆发的议潮也是如此。”

  谢迁问了这句话,得到回答后便沉默了下来,没有打算再说些什么。其实李东阳说的事情,其余几人也能够预料得到,百姓是最容易被取悦的,也是最容易被安抚的。皇家的事情距离他们太过遥远,或许只是日后漫漫的谈资罢了。但是学子可就不同了,这天下终究还是靠着三年又三年的进士撑起来的,他们的评说相较而言更为重要。

  如今学子所爆发的抗议不能不受重视,毕竟明朝亦非常重视言论,不然言官也不会如此任性。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对正德帝而言,他关注的恰恰是常人所忽略的百姓。正如唐朝太宗曾说过的话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们看似简单朴实,可要得到他们的信任,却也不是那么容易。至于学子……

  想起此事,李东阳轻笑起来,他现在都能够想象得到皇上对此会有怎样的言论。虽强迫着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可他们这位天子的骨子里,可完全没有被儒学思想给浸染上一丝半毫,他们这些做老师的还真是失败啊。

  杨廷和视线扫过李东阳,眼见着这位首辅大人居然还笑得出来,不禁说道:“李大人,您难道都不着急吗?”这个时候,不该说一力劝阻才是,怎么能够安坐在这里?如果不是刚才李东阳提起诏狱,杨廷和或许早已令马车绕路去宫门口了。

  李东阳淡声道:“我只是在笑我们自己,咸吃萝卜淡操心。”

  杨廷和先是一怔,随后面带薄怒,“李大人此话何意,我不能接受!”

  李东阳摇头叹息,眼眸里闪着睿智的光泽,“我等如此义愤填膺,除开祖宗规制外,更是为了社稷江山着想,希望皇上能有子孙延续。”杨廷和颔首,就连焦芳也分神望着他。

  他继而说道:“然你们或许不知道,皇上已经下令过继,不日护送的队伍即将入京。”

  “什么!”

  杨廷和与焦芳大惊失色,就连谢迁眼里也闪动着诧异神色,难以置信他所听到的内容。焦芳急声说道:“我等从未知道此事!皇上怎么能够越过我等直接下令!”李东阳“咔哒”一声把手上的茶盏放下,淡漠地看了他一眼,“他是皇上,若是真的想越过我们做些什么,难道我们能够知道?如果不是因为皇上令我监国,这件事情又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才能被我等得知?”

  “皇上是故意的。”

  李东阳道。

  先是皇上意欲迎娶男子,后又是皇上打算过继皇子,接连两件事情令内阁都沉默了几许,许久后杨廷和才艰涩开口,“首辅大人既然知道了此事,为何不向皇上进谏,我认为您不是会为之退缩的人才是。”

  李东阳摆摆手,叹气道:“不必花花轿子人抬人了,昨日得知此事的时候,我的确是打算入宫。但是皇上连我都不允入内了。”

  “但是今日……”杨廷和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东阳给打断,他轻声说道:“昨日我发现了一件事情,或许你们应当听听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