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8章(1 / 2)





  “皇上, 豫王呢?”顾泽之含笑问道。

  皇帝这才回过神来,淡声道:“豫王在天牢……。”

  说着,皇帝慢慢地转起拇指上的玉扳指, 面露嘲讽之色,“自从豫王军大败,豫王父子被押解进京后, 朝中有一些老古板开始翻起了‘旧账’,劝朕宽容仁慈……”

  有人说,说是皇帝是仁君,应该以仁治天下,如今豫州已经归降,豫王是皇帝的亲兄弟,请皇帝念着先帝的遗愿。

  更有人反复提醒皇帝, 他当年是在先帝床前发过誓的, 劝他以仁待豫王, 收回封地、软禁豫王也就够了。

  说穿了, 也就是因为现在朝廷除去了最大的威胁,这些读书读傻的官员们都开始觉得高枕无忧了, 于是就又把那满口的仁义道德挂在嘴边。

  顾泽之虽然才刚刚回到京城, 却不意味着他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朝中的这些事他也是知道的。

  坐在一把紫檀木圈椅上的顾泽之微微一笑,从容道:“那就问问先帝吧。”

  皇帝:“???”

  皇帝一头雾水。

  顾泽之的唇畔依旧微微弯起,可是那双凤眸却是清冷异常,宛如二月的湖水又清又亮。

  他吐字清晰地徐徐道:“这是先帝做下的孽。”

  皇帝:“……”

  冬月的寒风在庭院里呼啸不已,金色的阳光刚洒下一片如金鳞般的光辉, 非但没有暖意, 反而令人觉得冷冽肃杀。

  次日天气更冷了, 不过早朝还是照常在天亮时就开朝,皇帝一上朝,就下令三司会审豫王父子,于是乎,又有三四个御史言官忙不迭地跳出来了,老生常谈地开始劝诫起皇帝来:

  “皇上,您和豫王乃是同父所出的亲兄弟,您又曾经在先帝病榻前立过誓,金口玉言,若然反悔,终究为世人所诟病。”

  “皇上,豫王已经伏法,不如将其圈禁,与死无异。”

  “我大祁乃礼仪之邦,皇上您是大祁天子,更应该彰显大国风范,显容人之量,令百姓皆以天子为楷模……”

  “……”

  那几个古板迂腐的御史言官说得是冠冕堂皇,其他朝臣们听着有些无语了,暗道:这些人是读书读傻了吧?

  几个朝臣互相交换着眼神,正琢磨着是不是站出来驳两句,一来,豫王确实该死,二来,也好讨皇帝欢心。

  他们还未开口,就听前方的皇帝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要让先帝决断吧。”

  饶是皇帝是个好脾气的君主,也快耐不住心里的怒火,脸上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此话一出,不仅是那几个御史言官,连金銮殿上其他的朝臣们都傻眼了,三三两两地面面相看。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皇帝从高高在上的金銮宝座上俯视着下方众臣,又道:“三司会审就安排在太庙。”

  “允百姓听审。”

  “就定在三天后,冬月初四。”

  皇帝这个主意犹如平地一声旱雷起,这个主意实在是太过出其不意,以至于那些朝臣们一时都没回过神来,更别说反对了。

  在太庙三司会审,那在大祁朝可是前所未有的案例!

  早朝结束后,这个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似的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消半天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而这个时候,秦氿正在郡王府里享受着老祖宗一样的待遇。

  卫皇后特意从宫里挑了两个嬷嬷给她,都是那些伺候孕妇经验很足的嬷嬷,再加上萧夫人也对她体贴备至,秦氿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不是太医们说孕妇每天都要动动,她估计她连手脚都用不上了。

  “祖母,阿钰,试试这糖水,清甜可口。”秦氿笑呵呵地招呼秦太夫人与秦则钰。

  秦太夫人喝了两口,秦则钰则嫌弃地皱了皱眉头,觉得姑娘家才喝这些糖水什么的,这男子汉就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秦太夫人开口第一句就是:“氿姐儿,你大哥的婚事已经定下了。”

  秦氿惊讶地扬了扬眉,连糖水都顾不上吃了,急忙用帕子擦了擦嘴角,问道:“是哪家?”

  秦太夫人美滋滋地说道:“是云家娇娘,你也是认识的,上个月刚刚交换了庚帖。”

  秦太夫人的心情好得不得了,觉得府中如今是否极泰来,一天天地好起来。

  “?”秦氿惊得下巴差点没掉下来。

  她才走了大半年,居然连亲事都定下了。她琢磨着,等晚点大哥办完差事回京,她要好好审审他才行。

  秦氿知道自家大哥的脾气,一定是大哥自己同意了,他和云娇娘的这门婚事才会定下的。

  而且,云娇娘和自己那么熟了,人品肯定没问题,云家的家风也不错,这门亲事可算是门当户对,不错不错。

  秦则钰同样觉得这门亲事不错。本来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所有人都盯着他,等大哥有了大嫂,就可以分分心心,等他们有了孩子,那自己就不是最小的了,再也不用被叫“钰哥儿”了!

  秦太夫人絮絮叨叨地说着:“你大哥的年纪也不小了,我想着最好明年上半年就把婚事办了……”

  说不准,明年下半年长孙媳就该有好消息了。

  秦太夫人藏着后面这半句没说。

  她有她的顾虑,她自打被苏氏下毒后,身子明显不如从前,容易精神不济。她现在就怕自己万一去了,秦则宁是承重孙,要守三年孝,那么长孙的年纪就大了。别的不说,人家姑娘会愿意多等三年吗?!

  长孙的婚事还是要尽快操办才行。

  秦氿笑眯眯地说道:“祖母,有什么需要我帮手的,您可千万别跟我客气。”

  她心里琢磨着改日就请云娇娘来玩,顺便问问,她怎么会看上自己哥哥的。

  秦氿越想越开心,笑得两眼弯弯。

  “你啊,好好养胎就是了。”秦太夫人摆出长辈的姿态训她,“子嗣为重。”

  她一说起话来,又是唠唠叨叨得没完没了,反复告诫秦氿要听萧夫人和嬷嬷们的话,让她万事以孩子为重云云。

  秦氿默默地与秦则钰交换了一个眼神,秦则钰露出一种“自己实在是太不容易”的表情,自打他姐嫁出去后,就靠他一个人哄祖母了。他只能着长嫂嫁进来,就有人跟他分担这个重任了。

  要不,等两天算吉日的时候,自己“帮着”推一把?

  秦则钰暗搓搓地打起了鬼主意,秦太夫人生怕累着秦氿,所以没用午膳,就带着秦则钰一起回去了,秦氿赶紧亲自把人送到了仪门处。

  秦家的马车刚驶出王府,秦氿才转过身来,就听有门房婆子来禀说:“王妃,王爷回来了!”

  于是,秦氿就留在仪门内没走,看着顾泽之骑着马往这边过来了。

  白马在王府内自是走得不快,悠闲地踱步而来,马上的青年一袭紫袍,身披玄色斗篷,斗篷一角随风翻卷,英姿飒爽,器宇轩昂。

  最重要的是——

  好看!

  秦氿承认自己是重度颜控。

  秦氿定定地望着他,望着他从马上飞跃而下,望着他朝自己走来,然后,把右手朝他递了过去。

  他牵着她的小手,习惯地给她捂着手,随口道:“祖母和阿钰来过了?”

  “嗯。我很快要有嫂嫂了。”秦氿愉快地笑了,“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吗?”

  “皇上定了三日后在太庙由三司会审豫王父子。”顾泽之道。

  “太庙?”秦氿有些惊讶地眨了下眼,就算是她,也知道太不寻常了。

  顾泽之就把这段时日朝堂上一些老古板的言辞学了一遍。

  秦氿:“!”

  有些人啊,就会说风凉话,刀子没割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痛,只会劝人大度。

  秦氿叹道:“皇上脾气真好,要是我,直接就把人全撸了职。”

  顾泽之被她逗笑,平静地说道:“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自古要当明君者,都必须善于纳谏,且还要鼓励臣下敢于谏诤,毕竟皇帝于深宫,群臣就是他的耳目,一旦耳目闭塞,就难免独断专行,成了一个昏君。

  秦氿听懂了,心里觉得当皇帝真累:难怪历史上这么多皇帝都早死,不仅是过劳死,恐怕还有不少是被这些个御史言官气得短寿了吧!!

  顾泽之给她捂完了右手,又换了只手,继续给她捂左手,假话家常地随口道:“不过可以事后追究。”

  秦氿:“……”

  秦氿不知道是不是该给那几个不长眼的御史言官掬一把同情泪,皇帝仁善,不过自家金大腿一向是个腹黑又记仇的,估计他给皇帝出的主意会让那些人好生痛上一痛。

  秦氿琢磨着以后要记得问续集,当下的重点还是——

  “泽之,我想去看豫王受审。”

  她晃了晃他的手,一脸期待地看着他撒娇,大眼忽闪忽闪,好似一个白团子般的小奶猫那么可爱。

  她一方面是想看热闹,另一方面也想瞧瞧书中那个杀了顾泽之的人到底是什么样。

  不想,顾泽之想也不想地反对道:“不行。”

  顾泽之的顾虑是,当天肯定人多,秦氿现在不方便,万一被冲撞到,悔之不及。

  秦氿继续看着他,看着他,看着他。

  然而,这一次,顾泽之的态度十分坚决,饶是秦氿再怎么撒娇卖乖都没用。

  “乖!”他揉了揉她的发顶,“我代替你去看。”

  这个“乖”字被他说得荡气回肠,像是一根羽毛挠在秦氿心头似的。

  “……”秦氿觉得自己输了,他的段位比她高多了!

  秦氿可没那么容易放弃,在心里琢磨着,还有三天呢,自己未必不能软磨硬泡,说服顾泽之的。

  秦氿决定要当一个乖巧体贴的贤妻,每天都变着法子讨好顾泽之,今天给他磨墨,明天给他捶个肩,后天给他剥个松子、瓜子什么的。

  三天弹指而过,冬月初四就这么到了。

  秦氿是被榻边的动静惊醒的。

  她抱着被子从榻上坐了起来,还没全然睡醒,却发现屋子里还一片昏暗。

  她揉了揉眼睛,想说顾泽之起得可真早,可是眼睛扫过床边的壶漏般却发现此刻已经辰时了。

  啊?!

  秦氿傻乎乎地朝窗外看去。

  只见外面的天空中阴云密布,那层层叠叠的阴云沉甸甸的堆砌在天际,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

  顾泽之揉了揉她凌乱的头发,“再睡一会儿吧。”

  秦氿:“……”

  秦氿认命地抱着被子倒回了榻上。

  这天气眼看着要下雨,她肯定是去不成太庙了!

  秦氿几乎是一倒回去,就又睡着了。

  顾泽之替她掖了掖被角后,然后就离开了王府,去往太庙。

  今天的太庙出奇得热闹,比每年除夕皇帝去太庙祭祀还要热闹,太庙外面都是一望无垠的人群,似乎大半个京城的百姓都来了,哪怕眼看着就要下雨,也没有影响到这些百姓的热情,一个个都备好了油纸伞、蓑衣或者斗笠什么的。

  三司会审在太庙前殿的空地进行,空地上早就以油布临时搭好了一片挡雨篷,也摆好了桌椅,三位主审分别是刑部尚书、大理寺少卿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在座观审的也全都是朝廷的一二品大员以及宗室亲王、郡王们。

  像这么大的排场就是在大祁历史上那算是罕见的了,这一次三司会审足以载入史册。

  当豫王与豫王世子被押上来时,满堂寂然。

  所有的百姓全都望着这对差点把大祁搅得翻天覆地的父子,想看看他们是否长着三头六臂。

  父子俩昂首挺胸地立于三位主审跟前,谁也没打算下跪。

  他们的爵位尚在,也确实有资格不跪。

  刑部尚书重重地拍响了惊堂木,质问道:“豫王,你起兵谋逆造反,可认罪?!”

  豫王昂着头,朗声道:“本王不认!”

  “皇上不仁,谋害方太妃,还有,小儿顾熙与小女端柔也下落不明,本王起兵是为母报仇。”

  “再说了,这皇位本该就是本王的,本王只是想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输了而已!”

  “成王败寇,本王何罪之有!”

  豫王一片泰然地背手而立,寒风呼呼地吹着他略显凌乱的鬓发,颇有几分悲壮。

  那些百姓也只有前面的一部分人可以听到豫王的话,一个个把话往后传,引起了一片骚动,有人不屑,有人感慨,有人鄙夷,也有人觉得豫王所言有理。

  三位主审官都是堂堂的天子近臣,位列九卿,自然不会豫王三言两语就左右。

  刑部尚书冷声道:“豫王顾辙,你既然承认擅自起兵,就是认了谋反罪。”

  “为了你一己之私,令得冀州数万百姓受战火所累,死伤不计其数。”

  “按照大祁律,谋反乃死罪,本官就判你满门皆诛!其他谋逆从犯一律按大祁律法处置!”

  谋反罪本来是要诛九族的,但豫王是宗室,最多也只能诛其满门。

  “本王不服!”豫王怎么可能会服气,大声斥道。

  豫王世子也替豫王帮腔道:“没错,皇上当年可是答应了先帝,不会对我父王出手的!”

  “皇上现在出而反而,就不怕先帝在地下不安歇吗?”

  这时,一场暴雨终于自空中倾盆而下,哗哗地落下。

  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敲打在瓦楞、树枝和地面上,顷刻间就把周围都打湿了,大雨如帘。

  在豫王看来,这场雨来得太及时了,简直就是为父子俩助声势似的。待会,他大可以说是先帝在天有灵也看不过去了。

  豫王勾了下唇角,气定神闲。

  皇帝真想要绝后患,就该让郁拂云在战场上就把他们父子给杀了,现在皇帝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他要当明君、要当孝子,就拿自己没办法的。

  他不能违逆先帝的意思。

  今天三司会审的结局最多就是把他们父子俩圈禁起来,又或者流放三千里,那也算不得什么!

  只要他们父子卧薪尝胆,总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豫王与身旁的豫王世子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有的事只有他们父子知道,豫王在豫南的一处山谷中还藏着几千万两白银与一支私兵没有用。

  这是他们的底牌。

  就算他们父子拿不下大祁,也可以凭借这笔银子与私兵远走高飞,到其他地方自立为王的!

  到时候,天高皇帝远,他们在异域还不是海扩天空!

  豫王的目光穿过三位主审,看向了后方的太庙前殿。

  皇帝就在前殿中,背对着豫王,看着前殿中那些祖宗牌位。

  他似乎感受到了豫王的目光,转过身来,与豫王四目对视。

  那些百姓看到前殿中的男子身着明黄色龙袍,就知道这一位肯定是皇帝了,登时一片哗然。

  百姓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跪在了地上,反复喊着“皇帝万岁万万岁”,气氛热烈。

  豫王仿若未闻般,嘴角勾出一个嘲讽笃定的笑。

  皇帝这个人,性子一向优柔寡断,又好虚名,他怎么敢杀自己!!

  豫王淡淡道:“皇兄,咱们兄弟也十几年不见了。”

  “皇兄的记性不会这么差,把你当初在父皇榻前发的毒誓都给忘了吧?”

  “不过,不妨事,小弟的记性很好的。不如小弟重复一遍给皇兄听好不好?”

  “那一日,父皇让你以大祁江山来发毒誓,若违誓,就会江山动荡,民不聊生。”

  豫王说得越来越慢,故意说给在场的官员们听,说给在场的百姓们听。

  皇帝不是要当明君吗?

  一个不顾江山、不顾百姓、非要杀了自己泄恨的皇帝,以后朝臣们、百姓们都质疑他心中没有天下,他这个皇位还坐得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