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3章(1 / 2)





  端王妃晕倒了?!

  这个消息令得周围顿时静了一静, 那些公主、郡主们也都听到了,全都噤声。

  秦氿霍地站起身来。

  也不用她说话,柳太后已经道:“小氿, 你过去看看吧。”

  秦氿对着柳太后福了福, 就匆匆地往端王府的坐席过去了。

  那边闹哄哄地乱成了一团, 秦氿一眼就看到端王妃双眼紧闭地靠在王嬷嬷身上,周围围着三四个丫鬟,有人拿着嗅盐放在端王妃的鼻下, 有人正轻轻地掐她的人中,有人以袖子给她扇风。

  其他的王府下人们都看到了秦氿,给她让出一条道, 并纷纷给她行礼:“秦三姑娘。”

  秦氿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了端王妃跟前,一股淡淡的的熏香味萦绕在她鼻端,挥之不去。

  这气味清雅如兰, 夹着一缕梅香,秦氿很熟悉,她确信这是九和香的气味。

  她一踏进雅座时就闻到了, 而此时, 这股香味愈加浓郁了。

  秦氿挑了挑眉, 抬眼向站在端王妃身侧的顾泽之看去,两人目光相对的那一瞬, 顾泽之向她悄悄地眨了一下右眼, 然后又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秦氿:“……”

  “太医呢?”这时, 一个焦虑浑厚的男音在秦氿耳边响起, “太医怎么还没来?!”

  这是一个约莫五十来岁的男人, 着一袭太师青锦袍, 威严天成, 高大的身材挺拔依旧,不见一丝老态,样貌和顾泽之有四五分相似,秦氿一看就知道,此人应该就是端王。

  “王爷。”

  秦氿对着端王福了福身。

  端王闻声向她望了过来,也是一眼就判断出,这便是皇帝给顾泽之指的媳妇。

  端王眉宇紧锁,没心思与她寒暄,只向她点了点头,示意她免礼。

  因为秦氿在这里,他便避开了几步,嘴上急冲冲地又道:“来人,快去催催太医!”

  “王嬷嬷,王妃没事吧?”秦氿一脸忧色地蹲下身,“怎么会这样?!”

  她握住了端王妃的右手,感觉到她的右掌温暖而又柔软,心中大定,但面上却是越发的慌张,带着泣声地唤道:“王妃,您别吓我啊!”

  王嬷嬷煞有其事地用一方帕子在端王妃的额角拭了拭,擦着莫须有的冷汗。

  “唔……”端王妃发出低低的□□,眼睫毛微微颤了两下,然后慢慢睁开了眼睛,两眼无神,“我……我没事……”

  她依然是一副虚弱无力的样子,斜靠在王嬷嬷的身上。

  “王妃醒了?!”

  端王立马看了过来,而这时,后方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一个丫鬟激动地喊着:“太医来了!”

  随着一声禀报,三个太医提着药箱,匆匆地进了雅座,一起进来的还有皇帝身边服侍的大太监周新。

  帝后与太后在这等天寒地冻的日子出宫赏灯,自是有太医同行的,因此在得知了端王妃晕过去的消息后,皇帝立刻就把所有的太医都派了过来。

  端王抬手示意三个太医免礼,立刻吩咐道:“太医令,快去给王妃诊脉。”

  于是,太医们就提着药箱围到了端王妃的跟前,太医令刘令方拿出脉枕,问道:“王妃是突然晕倒的吗?”

  “是啊。”王嬷嬷忧心忡忡地说道,“王妃近日来就一直病着,时好时坏,刚刚在看灯时,王妃突然说喘不上气,然后就晕厥了过去……”

  端王妃的身子不好,去年腊月初刚到京城时,就叫太医过府看了几次,这些刘令方也是知道的。

  太医院里也有端王妃的脉案,他也瞧过。

  刘令方:“容下官先为王妃诊脉。”

  王嬷嬷忙拿了一块干净的帕子覆在了端王妃的右腕上,刘令方细细地请了脉,周围的其他人都敛声屏气地等着,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影响到他。

  片刻后,刘令方起身,往后退了两步,再由另外两位太医依次诊脉。

  随后三个太医围在一起商量了一番,刘令方向端王拱了拱手,禀道:“王爷,王妃劳累过度,再者也有些水土不服,身子亏虚得厉害。”

  端王连忙追问道:“王妃没有大碍吧?”

  刘令方中规中矩地答道:“王妃需要好生休养,不能太过操劳了。”

  端王松了一口气,对端王妃道:“本王早说了,从西疆到京城路途遥远,你身子不好就别来了,你还非要跟着来。”

  “哎,这水土不服太磨人了,你看你,来了京城后,身子就没好过,等过些日子,你还是先回洛安城去吧。”

  想想刘令方刚刚说端王妃除了水土不服外,还太过操劳了,端王又继续念叨道:“你啊,就是个劳碌命,人家都说要享儿孙福,偏偏你就是不肯放手,这才累病了吧。”

  “王妃,听本王一句劝,这世子妃也是快要当祖母的人了,这么多年来都是恭顺娴静的,等这次回西疆后,王妃还是把王府的中馈都交给世子妃吧,你也能松快松快,好好养养,说不得来年就有重孙承欢膝下了,多好啊!”

  端王妃:“……”

  她的面容苍白,眼眸低垂,虚弱无力地靠在王嬷嬷的身上,但是袖子底下的手已经紧紧地攥成了拳头。

  三个太医面面相觑,总觉得自己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话。

  周新不以为然,心道:难怪皇上总说端王偏心,这心还真是偏到天边去了。

  端王自顾自地做了决定:“那就这么说……”

  “阿嚏!”秦氿突然捂嘴打了个喷嚏,打断了端王还没有说完的话。

  端王皱了下眉,向秦氿看去。

  不等端王开口,秦氿就蹙眉问王嬷嬷道:“王嬷嬷,王妃今日用了什么香,这气味怎么这般浓郁?”

  “是九和香。”王嬷嬷忙答道,“王妃最近睡不好,夜里总是不□□生,今天出门的时候,王妃就让奴婢特意多添了一些,随身带着,用以安神静心。”

  说着,王嬷嬷从端王妃的荷包里拿出一个银制葡萄枝叶花纹的镂空香囊,这香囊一拿出来,空气中的香味又浓郁了许多。

  刘令方的鼻尖动了动,神情顿时有些微妙,眉宇间露出了一丝疑惑。

  秦氿接过香囊,放在鼻下闻了闻,“王嬷嬷,这九和香许是放多了,我看书上写的是,每次用上一撮就够了,这香囊里放了这么多,连我闻着都头晕呢,更别说王妃了。”

  秦氿反客为主地吩咐道:“拿走拿走,别让王妃再闻到了。”

  她又把那个银制香囊交还给了王嬷嬷。

  端王眉心间的褶皱更深了,不快地心道:京里的传闻果然没错,这位秦三姑娘不但毫不知礼,也太过自说自话些了吧!也不看看这里哪有她说话的份!

  端王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道:“秦三姑娘,别胡闹。”

  “王爷,王妃现在气闷头晕,兴许就是这香闻得多了,被熏晕的。”秦氿一副不敢苟同的样子地反驳道。

  端王不愿与一个丫头片子胡搅蛮缠,只皱眉唤道:“泽之。”

  意思是,让顾泽之管管他未过门的媳妇。

  顾泽之但笑不语,就当没听见。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秦氿,眸生异彩。

  这丫头和他默契极了,他想做什么,她都知道,完全不需要他多说一句话。

  这世上,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像秦氿一样与他心意相通了。

  秦氿收到了金大腿赞赏的眼神,眸子也又亮了几分:她也觉得自己办得不错!

  “泽之!”端王的语气又重了些。

  “小氿,”顾泽之温和地唤道,却没有如端王所愿地“喝止”她的无礼,而是道,“这熏香母妃能不能闻,你说了没用,父王说了也没用,正好刘太医在这里,让刘太医看看吧。”

  “说的是。”秦氿默契地与顾泽之一唱一搭,理所当然地吩咐道,“王嬷嬷,烦劳你拿给刘太医瞧瞧。”

  于是,那个香囊又递到了刘令方面前。

  方才香囊刚拿出来的时候,刘令方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此刻接过后,他立刻闻了闻,又慎重地把香囊拆开,取出里面的九和香,仔细看了看,又将之碾碎了些许再闻,神情间更加凝重了。

  然后,他把九和香递给了其他两位太医,三人围在一起,低声私语着。

  这一下,再不用秦氿多说什么,就连端王也看出了不妙。

  端王忙问道:“这香囊可有什么不妥?”

  刘令方迟疑地说道:“王爷,这香里可能有毒。”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四周更静了。

  端王惊得双眸瞠大,下意识地脱口道:“这不可能!”

  “……”刘令方的神情越发迟疑了。

  这内宅后院总是会有些阴私的,后宫如此,王府的后院亦是如此,他们这些当太医的,最不愿意遇到这样的事,免得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牵连进去。

  偏偏如今中毒的还是端王妃,而且周新还在这里呢,这件事肯定要禀到御前的,瞒都瞒不住。

  “怎么会有毒呢?!”端王还是不信,“这九和香是王妃日日用的。”

  刘令方一脸同情地看着虚弱的端王妃,又道:“就是因为王妃日日在用,才会被香中的毒素侵蚀,虚弱成这样。”

  端王一副不相信的样子,质疑道:“那你告诉本王,这里面是什么毒!”

  刘令方说道:“得点上一些香,下官才能判断。”

  “点。”端王坚持道,“一定是你们弄错了!”

  于是,刘令方亲自点燃了一段九和香,熏香经燃烧后,香味变得又浓郁了三分,三个太医围在了一起,一会儿嗅香,一会儿低语讨论。

  最后,还是由太医令刘令方为代表过来回禀端王。

  “王爷,这香里果然有毒!”刘令方的语气十分肯定。

  端王将疑不定的看了看被点燃的香,又看了看王妃,耳边就听刘令方接着说道:“这熏香的确是九和香,但是香中却掺杂了一种名为赤凤草的草汁。”

  “这种赤凤草在中原极为罕见,它只长于西疆以西的几个小国,毒性十分霸道,常人如果闻个一两天无碍,也就是昏昏欲睡罢了,但时间长了,毒素就会一通过鼻腔侵入心肺,一点点侵蚀身子。”

  “起初人只会感觉劳累,但是慢慢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登时身子被毒素掏空,到最后就会药石罔顾!”

  顿了一下后,刘令方的神色愈发凝重,“而且,这赤凤草的毒性之霸道就在于单单依靠脉相,是诊不出来的。”

  另外两个太医也是微微点头,神情郑重。

  也正是因此,虽然此前端王妃已经看了好几个太医,还有他们方才也给端王妃诊过脉,都只觉得她是身子虚,劳累体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