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摆脱焦虑的绳索





  ※摆脱焦虑的绳索

  焦虑是人生的毒药,是滋生无数不幸的温床。有时我们可能已经极度失望,挣扎在痛苦中寻求一些幸福的希望,那么为什么还要纵容焦虑来扰乱我们的心灵呢?只有告别焦虑,你才能开创新生活。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升学就业、职位升降、事业发展、恋爱婚姻、名誉地位,种种事情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焦虑的原因有时候匪夷所思、出人意料。

  1.守规焦虑

  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理所当然,又有什么好焦虑的呢?但是在某些场合,守规焦虑就在所难免。

  我们不妨先看两个例子:一是“人行道焦虑”——过马路走人行道,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吧?但当奔驰的车辆对人行道上的行人并不礼让,朝你直冲过来时,你敢走人行道吗?二是“排队焦虑”——当你老老实实地排着长队,等着购物、购票时,有人却在前面夹塞、在后门另排小队,也许你等上大半天都在候补之列,也许轮到你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你心里紧张不紧张?

  2.付账焦虑

  当几个熟人一起坐车、聚餐时,大家抢着购票、付账是司空见惯的景观。但是,这种争先恐后恐怕有真有假,有些场合是出于真情实意,心甘情愿地要为他人付账;有些场合则多少有点虚情假意,只是不得不做做样子。虽说aa制现在在青年中已流行开来,但一般人还是不习惯这种“分得太清”的方式,觉得既然是“熟人”,就不能太“生分”,为了表示热情主动、不分彼此,就该抢先付账,否则显得不够交情,甚至有爱占别人便宜之嫌。但如果“抢付”成功,内心又不免有点担忧:这份人情,别人会及时还吗?因此,抢付时不免“进亦忧,退亦忧”,心里面紧张一番。

  3.催账焦虑

  如果请你想象一下催账人、讨债人的形象,十有八九在你的脑海中绝不会浮现出一个和蔼可亲的面目,而极有可能联想到《白毛女》一类的电影中地主逼租的镜头。其实,向人讨账并非“黄世仁”“南霸天”的专利,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恐怕也难免遇到需要向人催账的事情,但是“催账焦虑”也许最终使你没能开口。

  4.点钱焦虑

  有些人一碰到钱,就显得很马虎大意,从别人手中接钱时(如领工资、取买东西找回的余款),尤其是从熟人、好友手中接钱时往往看都不看,一把塞进口袋里。待回家查点对不上数,便只好自认倒霉或者闹出不小的矛盾。其实,在这种“马虎”的背后,有一种“点钱焦虑”在作怪:不点不放心,点又显得太多心。当面一五一十地核点,似乎太不信任对方,二人都不免有点难堪,说不定还会因此影响朋友之间的交情;不当面点清,一旦有差错,事后再查就说不清、道不明了。点也不是,不点也不是,自然免不了一番焦虑。

  5.诚信焦虑

  中国民间流传的告诫人们如何为人处世的人生格言非常多,但在它们中间又有不少相互矛盾的说法。例如,一方面提倡“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另一方面又鼓吹“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们同时接受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格言,在实际生活中就难免产生“诚信焦虑”——不信任别人,不以诚相待,就会感到一种道德压力;反之,又担心被人利用。

  形形色色的焦虑充斥人们的生活,不胜枚举,它们像细菌一样侵蚀人们的灵魂和机体,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走向生活,应该从拒绝焦虑开始。

  古时候,残忍的将军要折磨俘虏时,常常把俘虏的手脚绑起来,放在一个不停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水滴着……滴着……夜以继日,最后,这些不停滴落在头上的水,变成好像是用锤子敲击的声音,使俘虏精神失常。这种折磨人的方法,以前西班牙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手下的纳粹集中营都曾经使用过。

  焦虑就像不停往下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的焦虑,通常会使人神志失常,使人生变得灰暗。

  有一个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得了一种怪病——她一听到“饿”字,马上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哪怕两小时前她刚吃过饭。她一天吃十多顿饭,但依然感觉饥肠辘辘。

  她退休后不久,就陷入饥饿感中。“感到饿就吃,才吃一点马上就不饿了,过一会儿,又感到饿。”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强。“吃完饭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得心慌,一听到别人说饿,马上就觉得自己腹中空空,就是晚上,也要爬起来吃上三四顿饭。”她痛苦极了。

  她四处求医,有医生认为她患了胃溃疡,但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饥饿感越来越强烈,已经达到了只要别人一说“饿”字,她就会焦虑得“头发都竖立起来”的状态。她到心理医生那里看病时,还随身携带了大量的方便面、方便粉丝等食品,只要一饿,马上就吃。这一天她吃了13顿饭。

  经过心理专家诊断,她患的是非常严重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对“饿”很敏感,产生了焦虑心理。这也与她一饿就吃,一吃就饱,每次食量只有一点点有关。

  确诊后,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用特殊治疗方案对她进行治疗。一周后,她的饥饿感不再那么强烈;两周后,饥饿感得到初步缓解;到了第三周,她和“饥肠辘辘”的日子彻底拜拜了。

  专家指出,这种病是心理原因所致,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其实,你没有理由焦虑,因为痛苦和沮丧对你而言并不是一种甜蜜的享受。所以今天就下定决心与焦虑决裂吧。彻底消除生活中的焦虑,会使你获得一种全新的自由感受。

  战胜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客观冷静地分析评估你所处的境遇,确定和估计一下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通过分析,你会发现最坏的结果并没有糟到山崩地裂、地球爆炸的程度,而如果坏事一旦真的发生,你也可以承受它。有意思的是,我们预先担忧的事通常不会发生。就算不幸真的发生了,也往往没有预计中的可怕,损失也并不那么惨重。其实大灾大祸在你身上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人们总是习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担忧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生的事,其实这真是杞人忧天,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你能冷静接受你所遭遇的每一件事,你就没有必要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