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节(1 / 2)





  香琴自幼便有些害怕嫡母,便就与慈音说了别,回去自己的院子了。

  慈音只带着巧璧,拎着那食盒子,往方氏的惠慈轩里去。巧璧一旁扶着小姐,小声醒着,“老爷身子不好,夫人近日来面色也都不怎么好。小姐这么一去,怕该是要听难听的话的。”

  慈音却只淡淡的,“母亲心情不好,便更要吃些香甜的散散闷气儿。”

  巧璧一笑,“小姐可瞒不过我们。二爷每日夜里回来,都得去夫人那里请安。这些点心放在夫人这里,让他见得这食盒子、白玉花儿碟子,他便得知晓小姐一番心意了。”

  慈音微微叹了声气,抬手一戳那丫头的眉心,“现如今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巧璧了,改明儿你来做小姐罢。”

  巧璧笑着认了错,“小姐可莫怪我,我不说了便是。”

  慈音见她模样,方露了笑。巧璧自也不提二爷了,只扶着自家小姐,往惠慈轩里去。慈音行至偏堂门前,却听得林姨娘也在里头,许是下午过来说话,还未回去。

  慈音正打算进去给母亲问安,行到了门边却忽听得自己的名字,原是姨娘正道,“慈音尚且还能靠着她哥哥,香琴怕也只得倚仗着夫人了。香琴虽不是嫡长,可也算是老爷唯一的亲生女儿,夫人不为她打算,也该得为二爷打算。眼看着日后是那位当家,便就让香琴先与方家将亲事定了,也好与二爷事先寻个靠山。”

  慈音听得林姨娘是在与母亲说香琴的婚事,方没再往里去,只悄声退去了门边听着。

  她自是记得,香琴自幼与方家嫡长的表兄要好,如今确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岁。林姨娘原是母亲从方家带来的陪房丫鬟,今日来与母亲求的,便该是香琴与表兄的婚事…

  方氏小饮完一口茶水,方将茶碗撂下去了桌案上,“老爷今日依旧安康健在,你便如此慌乱,叫儿女们见着了,该作如何想?”

  林姨娘连连垂眸下去,听着训斥。

  方氏轻扫了一眼她的面色,方继续道,“且不说方家如今在朝堂上也并非稳固,还需得傍着我明家,做不得远儿的靠山。我家嫡长女的婚事还未定,何时便要与庶女说亲了?你便就看着眼前一亩三分地,以为寻得个最好的,便急着让我去说亲?岂不知道自己短浅?”

  林姨娘顿时无话,帕子擦起眼泪来,又多说了些赔罪认错的话与方氏听…

  慈音见得眼前这番景象,便不好再进去了,只又领着巧璧出了惠慈轩。等回了自己的箫音阁,方让嬷嬷再将那食盒子送了过去。

  可仔细想来,姨娘如此着急香琴的婚事,也多是因得父亲的身子不好,哥哥虽是位高,嫡母却早早与哥哥生了嫌隙。姨娘又是母亲带来的人,心中不安便定是有的。

  等用过晚膳,慈音方又起了身,行去了就静松院里。

  屋子里灯火有些暗,嬷嬷伺候完明炎的粥食正从房中退出去。慈音手捧着本古卷,便寻去了床边坐下。见得榻上明炎正欲睡着,因得久卧病榻,父亲面容已经几分枯槁。慈音不觉也几分心疼。

  她出生之时亲生父母便已经亡故,自从记事开始,便也知道自己和哥哥并非明炎亲生。可父亲依旧当她作嫡亲的女儿看待,疼爱有加。

  慈音抬袖轻去探了探父亲额头,觉着并未发热,方觉安心,手掌又顺着父亲瘦削的面庞,碰了碰那些花白的须发,心间又起了些疼惜…

  床榻上的人,似是被打搅到,眉间微微皱起,缓缓睁开眼来:“是慈音来了啊…”

  明炎声音沙哑,见得女儿在床边上,却强撑起来一副笑容。看清楚了女儿面庞,方发现她眼眶中似有什么东西在闪动,明炎缓缓抬起手来,抚去了她面庞上,“傻姑娘,哭什么?”

  慈音方收了眼泪,抿唇笑了起来,又拿起手中古卷与他道,“怕父亲闷着,我来与父亲读书的。”

  明炎笑道,“好。”说罢了,又想抬声叫嬷嬷来添烛火。

  慈音忧心他动气,便让巧璧去办了,方又与明炎说起自己这古卷来历,其中故事。慈音声音文弱,说起这些来,悠悠然然却又有条有理。明炎也心知女儿是不愿提起他的病情,只默默边颔首边听着。

  等得小半本子说完,慈音方觉着口渴,支开巧璧去倒茶水来。方听得明炎提起,“家中有煜儿坐镇,我尚且放心。只是你的婚事一直没定下来,却也不知煜儿是作何想法。若你真是心许远儿,为父也有些别的办法。我与内阁林大人多有几分交情,便先将你过继过去,再嫁来明家,也不无不可。”

  慈音听得这席话,只觉心绪林乱,只得顾左右而言他,“我听他们说父亲胃口不好,近日可有什么想吃的,我明日与父亲张罗了来。”

  明炎自知她羞怯,笑着道,“那这事儿,明日我与煜儿商议。”

  第7章 贪鱼(7)  蜜渍玉延

  明炎话刚落,却听得房门被人推开。

  慈音见是母亲带着嬷嬷进来,忙起了身与方氏福了一福,又唤了一声“母亲。”见方氏行来明炎床边,慈音自拾起自己的孤本,“母亲来看父亲,慈音便不打搅了。”

  方氏颔首,慈音方带着巧璧与二人别礼,随之出了房门去。

  行出来院子,慈音心中隐隐不安,方才父亲那些话原大可不与她说,与兄长商议才更合情理些。思绪正是踌躇,不知不觉已经行来静松院门外,却见得一抹颀长的身影拦住了去路。

  慈音这才抬眸看到来人,明远今日换了身姜白的袍子,一身轻减,似是刚从外头回来。慈音与来人一福,“二爷也是来看父亲的?”

  明远侧了侧身与她让了道儿,只笑道,“方在母亲屋子里吃到了那红玉糕,去了箫音阁又听闻你来了父亲这里,便来这里看看。见得你了便好,我同你一路走回去。”

  慈音垂眸少许,跟去了他身旁一道儿往箫音阁里去,慈音方又问他,“二爷可曾听母亲说起过父亲的病情?我也问过哥哥,他却是不肯多说。可方才见父亲的模样,比起早几日似又虚弱了些。”

  明远微微侧眸看了看慈音,只道,“换了好几个太医来看过,也都在调养着。你莫多心了。”他虽知道实情,却不忍让慈音忧心,只好周旋其中。只是自己回眸回去,这两日来,他心中那块重石未曾放下过,见着了慈音,方觉得心情稍稍好了些。

  他脚下步子缓慢,只想与慈音呆久一些,到底明日四更天不到便要出门,与兄长入宫住持皇帝上下朝的仪仗…

  慈音却是察觉出来了什么,“难见二爷如此垂头丧气的,可是累了?”

  明远抿了抿唇,望着她笑了笑,“近日的公务有些烦心,确有些累了。不过与你走走便该都好了…”

  **

  清晨的阳光洒入明府花园,嬷嬷小厮们皆忙碌起来。小厨房顶炊烟袅袅,各个小院儿里的主子们胃口不同,不在一处吃饭,吃食也是各有模样。

  糯米泡软了整夜,包裹着三两块儿卤肉,加上些咸绿豆沙,再用粽叶包好整个果子,上锅蒸上个把时辰,便是糯米果子。等来辰时林姨娘起身,沈嬷嬷方就着奶,一道儿送了过去。

  惠慈轩里却是食素的,每每早晨用一碗素面。鸡汤作底,烟笋为伴儿,在加上蘑菇、豆腐、鲜蔬菜熬制的浇头,比起荤肉更多来几分仙气儿。

  箫音阁里,今儿的早膳却嬷嬷是去外头采来的。小姐一早醒来便吩咐,去甜水巷口上,寻两碗酸汤粉条儿来。嬷嬷自拎着食盒子,与小姐置办了来,边往家中送,心中便是忖度着,这等街边儿小食,哪儿能与家中大厨做的相比。

  等回了院子,见小姐用起来那酸汤粉条儿的时候,眉目之间新鲜之感,嬷嬷方觉着自己也饿了…

  慈音亲自将那酸汤粉条儿试了一试,便就撂了筷子,赶忙让嬷嬷装好另一碗来,趁着还未凉,送去了静松院里。

  明炎卧病在榻,食之无味久矣。人若到了枯槁之时,不能见朝夕之阳,不能闻四季之风,到底无趣。尝了一尝慈音带来的小食,今儿却是胃口大开了,竟还问一旁嬷嬷多要了两口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