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节(2 / 2)


  到天子为他践行这日,皇帝特意命许允靠近自己坐了,君臣虽还不相熟,皇帝却像面对老朋友般亲切地和他交谈,且郑重相托:

  “君为我守土,朕心里感激,这一路风尘还望君珍重,到任后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上表。”

  看着少年天子青涩而诚挚的面孔,许允心里一股热流滚动,竟一时哽咽,朝皇帝连连拱手:

  “谢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只是臣这一走,不知几时还能再还京,也望陛下珍重。”有些话,欲言又止,最终许允只是悄悄流下行清泪,遮袖拭去了。

  皇帝眼圈微红,却依旧维持着平和的姿态。

  这一幕,被桓行简看在眼中,他没什么异常,只与左右略作交谈。卫会气定神闲在大将军对面坐着,饮酒而已,时不常往天子方向瞥两眼。

  等上面君臣话说完,许允退回原位,接受他人的祝福。桓行简慢条斯理也舀了酒,斟满一杯,遥敬许允:

  “来,士宗?”

  许允见状,忙双手举起酒杯身子往前倾了倾,两人对视,目光相接,于许允而言不知饱含了多少情绪。两人亦算旧交,当年浮华他比他们年长几岁虽未参与到其中,但同为大族子弟,大家彼此交游,才华天纵的年轻人们也曾共赴宴会把酒而谈,也算风流,也是旖旎。而太傅高平陵时,便是请的他和陈泰做担保……

  岁月堂堂而过,平叔死了,太初死了,那些熟悉的人们都已不再了,人间仓皇,许允稳住思绪略显局促又感激地一饮而尽,将酒盏冲桓行简一亮,意思是他喝光了。

  桓行简一笑,竟显露出罕有的亲切:“士宗兄豪爽。”说着,遮袖饮自己那一份,不过轻呷一口便放下,随意拈了块冬葵咀嚼起来。

  子元人也越发自矜了,许允有些出神地想道,座位之间,如此近,那么远,隔着的是他们的宦海起起伏伏。

  一盏饮罢,许允刚牵起衣袖擦拭嘴角酒渍,见一御史出列,走到殿中央,说道:

  “回陛下,臣要弹劾镇北将军,景初二年镇北将军许允为扶风郡守,曾擅自散发官物,以厨钱与众人,陛下,此罪理当下廷尉。”

  宴会上欢乐的气氛骤止,四下雅雀无声。景初二年……那是先帝最后在位那年的事了,许允大吃一惊,他错愕地看着御史,不光是他,连坐上的天子也显然是一副措手不及的样子。

  眼见许允要赴任。

  突然被人弹劾要下廷尉,而且不知是驴年马月的旧事,这是怎么翻出来的?

  皇帝心里惊疑不定,但很镇静:“此事可有证据?若有证据,自然要廷尉来查。”

  “有的,”御史对答如流,“只需将许允当年署衙的计簿拿出来便一目了然,亦有人证。”

  许允再坐不住,急着起身,在抬眸的一刹那,桓行简若无其事看着自己。便是这一眼,一眼足矣,许允突然明白了什么,一阵天旋地转。

  他知道,桓行简到底是没有放过他。

  哪怕他从未明面上反对过他,但子元就是子元,一点糊弄不得。许允怔在那儿,望着桓行简,他记得,他们曾一起为荀令君的痴情幼子奉倩送葬,那时,大家都在。年轻人们为死去的年轻人唏嘘流泪,他们的好朋友,死在彼时,竟是一种幸运?没有绝裂,没有龃龉,他们都是大魏最有前途的子弟。

  转眼,桓行简亲手将他们统统清算。

  许允几乎想要在这朝堂上痛哭起来,他想问问他,到底质问些什么呢?他恍惚不已,这回,真的是人间仓皇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提到的令君,是指荀彧,一个矛盾挣扎的人,荀家是颍川大族。要感谢一系列三国题材影视的热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令君被人称作“狗货”的尴尬境况。他的小儿子荀粲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家子弟,他娶大将军曹洪的女儿,那个女孩子很美,可惜早死。他悲痛不已,很快去世,29岁,和世子死亡的年龄同岁。很难想象,令君那样忠贞雅致的一个人,生出这样感情激烈的儿子,但仔细想,令君最后和曹老板的彻底翻脸,就知道荀家人骨子里有这么拧巴的一面。不过也不绝对,毕竟六子景倩混成了西晋司马家的功臣,也许景倩纠结过,谁知道呢,反正最终是给司马家交了投名状。

  回到末尾许允身上,即便我非常熟悉这段史料了,写到这还是觉得子元这个人真的是太冷酷了,杀旧友们,真的是不带二话的。杀太初,借李丰事。杀许允,真的让人觉得难过了,许允算是妥协了,他依旧不放过对方,而且用了这么个迂回的法子,将自己摘干净。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个标准的毫无感情的政治机器。

  第125章 分流水(14)

  许允的案子处理的相当快,下廷尉,对证据,人证物证俱在,接收案件的依旧是卫毓。他颇有些麻木的意思,流程走完,依魏律,许允流放乐浪郡,妻儿不得自随。

  半年内,前有中书令太常被诛,后有镇北将军流放,牵连者众,洛阳城即便又是一年春,但头顶这片天,变得如此逼仄,连呢喃的梁间燕都仿佛在商量着什么阴谋。

  时局晦暗,时局又是如此清晰:谁做皇帝无所谓,站谁的队才最要紧,不愿意站,就看大将军的刀答应不答应了。

  身在寿春的毌纯在得知许允被收押的消息时,越发不安,官署里桃李开得正烂漫,暖风一过,旋起漫天洋洋洒洒的花瓣,簌簌似雪,明明如灭,一如幻身。毌纯想起自己那些还很有心情写诗文的旧时岁月,一转眼,都不知是今夕何夕了。

  桓行简擅行废立之事,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意料之中,但当事情发生的那一刻,毌纯还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乱世狼烟,这北方大地的最终安定是魏武几代人之功,凭什么,凭什么他桓行简一个人就想给篡干净?想到这,毌纯狠狠捶在石桌上,手劲太大,震的茶碗颤颤:

  “大将军狼子野心,到底是走到了这一步!”

  昔日在辽东并肩作战的日子仿佛还历历在目,那时候,他还只是桓家的长公子而已。毌纯曾佩服过他的智谋和勇气,不过,彼时想法回头看,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他以为,假以时日,桓行简必像太傅那般,成为朝廷可以倚重的大才。他确实成了大才,但也成了乱臣贼子。

  “洛阳的局势已至此,将军有什么打算?”副将张敢看他动怒,小心试探道,毌纯拧眉不语,一口气饮了碗凉茶,才将心里那些躁意消了几分:

  “是啊,我该如何打算,大将军先是杀了太初,再是废立皇帝如同儿戏,视文武群臣为无物,我该如何打算……”

  他伸手接住了随东风飘落的花瓣,像是陷入沉思:“若以寿春对抗洛阳中军,便好似这花对抗春风。”

  春风汹涌,大的惊人。

  一夜催的百花开。

  可也将柔弱的花瓣毫不留情吹向泥土,零落一地。

  张敢一面观其神色,一面道:“依属下之见,哪怕将军无心,只怕……”他有心卖个关子,毌纯蓦然抬首,两人视线一碰,似乎一切都已在不言中。

  “你怕大将军迟早要收了我的兵权?”

  张敢点头:“不止,原因有三,第一,天下人皆知将军你深受先帝之恩,忠于大魏。第二,与将军交好的夏侯太初已被大将军除去。最后一条,请将军细思,当年王凌据守寿春起事,太傅老病之身也要来亲自平叛,固然有王凌资历深遣他人怕无果的缘故,也因为淮南这块本就非西北那般,是太傅建功立业之地,桓家在淮南的根基浅。以上,就算将军没有打算,恐怕大将军也要视将军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处之而后快,更何况,洛阳中枢经此清洗,我看于内,是没人再敢反大将军了。这么一来,于外,也只剩淮南这块。若是大将军只收了将军兵权,将军解甲归田,也不失为一乐事,就怕……”

  每一句都说到毌纯的心坎上,他那眉头,拧得更紧了,再坐不住,站起来在树下来回踱着步子,心事重重,花瓣被靴子碾过,一片狼藉。

  “容我再想想。”毌纯步子一停,“子仁在太学,洛阳的情况他与我书函往来间说的很清楚,再等等。”后面“再等等”一连说了两遍,那神情,仿佛不是在跟张敢说话,倒像在安慰着自己。

  他这么心神不定地回到后宅,夫人见他一脸愁容,大约猜的出什么事,将针线一搁,问道:

  “夫君,你该不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