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异世种田发家致富完结+番外_254





  一上午的时间,贺云旗他们三人跟余舟说了不少赴京的见闻,甚至陶姜把这次会试跟殿试的题目都默写了一份出来,送给余舟。

  余舟也跟他们说了一些家里的事情,比如去年打整出来的山地,已经种了不少桃树,新育苗的茶苗,也已经生根。

  末了他又问:“你们计划好什么时候返京了吗?”

  贺云旗跟陶姜对视了一眼,接着看向余温良。

  余温良摊手,“我没跟小舟哥说。”

  陶姜闻言晃了晃扇子回道:“我们不打算去京城了。”

  余舟怔了怔,疑惑道:“你的意思是今年甚至明年都不去京城,而不是在家多待一段时日?”

  “是,”贺云旗给了肯定的答案,“之后如果要去,也是有事情要做,或者是游玩吧。”

  余舟继续问:“可探花不是应该入翰林吗?”说着他看向陶姜,“进士出身参加朝考后,也能被授予官职啊。”

  “话虽如此,但也有例外,”贺云旗解释道,“北地天寒,大夫说我的身体情况,不宜在那边久居,况且我本来就对做官也没有很大的兴趣,琼林宴的时候,就跟皇上请了旨,说要回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余舟跟他成为好友这么长时间,知道他确实对做官没太大兴致,参加科举,除了跟他一样是为了能够有立足的身份,更重要的一点,估计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才学。

  毕竟之前那么多年,贺云旗在附近虽有才名,但因为身体的缘故,连县试都不能参加,免不了会被人在背后冷嘲热讽。如今一举高中探花,春风得意,选择回家乡陪着家人也能理解。

  于是余舟又看向陶姜,问道:“那你呢?”话说完,他就没忍住失笑,陶姜就更好猜了,他的性格就是最好的理由。

  果然,陶姜折扇一摇一摇地道:“我随意惯了,要是没人看着,在波诡云谲的官场上很容易就会得罪人,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不如跟表哥一同回来。”说着他看了岐苏一眼,才又继续,“而且阿苏跟我的亲人都在本省,去了京城的话,一年想回来探次亲都难。阿苏在镇上才开起来的医馆也要关门。”

  他们两人的理由都很正当,况且贺云旗都跟皇上请好旨了,余舟作为朋友,还能说什么?而且贺云旗跟陶姜留在镇上发展的话,他心底里也是觉得开心的。三两个挚友,离得不远,有事时各自忙碌,闲暇便相聚一堂,这种日子他们曾经一起经历过,并且一直怀念。

  所以沉吟了片刻后,他就只问了贺云旗事情的关键,“你跟皇上请旨时,说想做的事,是什么?”能拿到皇上面前去说的,必定是理直气壮的事情,不然直接说身体不适就行。

  贺云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还记得之前我们去府城的时,曾经一起讨论过,若是附近有个足够大,并被朝廷认同的书院,就不用背井离乡跑那么远了,甚至本县的很多书生,在闲暇时还能回家做些农活,帮衬家里。”

  余舟闻言有些惊讶,其实这个话题当时还是他提的,因为在大炎朝,只有每个省的府城,有朝廷兴办的书院,本省的秀才也只能去那里读院分到什么样的老师,就要看运气了,很不灵活。甚至很多原本有才气的学生,因为遇不到合适的老师,结果就此耽误了。

  于是他免不了想起另一个世界存在过的那些书院,其中几个正是因为官学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才应运而生的,便在跟贺云旗他们聊天时提了几句。

  只是没想到贺云旗居然记在了心里,并且在中了探花后,以此为目的请到了皇上的圣旨。

  他怔了怔问:“怎么以前没听你们提起过?”

  “这不是在会试跟殿试之前,谁也不知道此次去京城会不会考中吗。”贺云旗难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想法是余舟提出来的,他没有征得余舟的意见,就先去请旨了。所以顿了一下,又连忙道,“不过皇上问及的时候,我说了这主意是余兄你提出来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余舟摇了摇头,“我当时就随口一提,并没有想过要付诸实践,你们能做到,我也很开心。”

  余舟说的是心理话,他当时那么说,只是因为自己觉得不便,但并没有想过要去做解决这种不便的那个人,主要是他自身的条件,想要完成这件事,摆在眼前的,就有很多根本无法解决的难处。

  譬如他就算跟贺云旗一样,高中后并从皇上那里取得了旨意,但书院的老师,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贺云旗则不同,且不说他跟陶姜两人如今的学识跟身份,就足够教会试前所有的书生,贺家跟陶家世代院建成之后,他们两人若想请些志同道合的人来做先生,也比许多人要轻松得多。

  余舟说的开心,也是实话,一是替好友即将开始的事业觉得喜悦,还有就是,如果是贺云旗跟陶姜办的书院,以后晨晨跟晨晨的弟弟去,他跟锦川也更放心。

  陶姜一直留意着余舟的神情,见状便瞥了贺云旗一眼,道:“我就说余兄肯定不会介意的!”

  “是,”贺云旗笑了下,又看着余舟纠正道,“不过书院不是我跟阿姜两人兴办,而是我们三人一起。”

  “我也一起?”余舟这回是真的有些诧异,“恐怕不太可以吧?”

  “怎么就不可以了,”陶姜道,“你奇思妙想多,兴建书院时,可以想到很多我们没想到的问题。等书院办成之后,以余兄你的才学,来书院做先生也绰绰有余。”

  余舟沉默了片刻,没有立即回答。说实在的,陶姜跟贺云旗的提议他确实很心动,去书院做先生倒还没什么,主要是兴建书院时的想法,如果一起参与的话,他可以把在另一个世界学到的许多东西在这里实施。

  贺云旗跟陶姜特意留出了一些时间给他思考,过了有那么久,贺云旗才继续道:“我们知道你最近在为茶园的事情忙碌,但我们都知道,等过几年,茶苗全都培育出来了,余兄你顶多就每年清明前后炒茶时没有空闲,其余时候,茶园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做,自己不放心的话,每隔一段时间去视察一下就可以了。”

  余舟微微颔首,“是有这个打算。”他回村是想带着村里人弄茶园,但可没想过所有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去做,要真还一直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那几年辛苦辛苦考中举人,不是白考了吗。

  就最近家里事多,锦川的月份又越来越大,晨晨也需要人照顾,他都已经跟镇上的牙子说过,要是有合适的,打算给家里再添几个下人。

  贺云旗看他意动,只是还没下定决心,便道:“你多考虑一段时间,晚些告诉我跟阿姜结果也不迟,反正我们才刚回来没多久,连书院要建在哪里都没想好,其他的更不着急。”

  “行,再给我一段时间,考虑好了就给你结果。”余舟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要考虑的也是参与程度,不过这个确实不着急,如今贺云旗的身体尚未恢复,紧接着周宁又即将生产,短时间内,贺云旗肯定没心思来想书院的事。

  几人许久没见,本来就有许多话要说,后来又谈及书院的事,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