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6章(2 / 2)


  这要是为了一碗面把司度的屋子拆了,回头司度还不剁了他。

  木鱼看在同线战友的份上,决定不跟司乐计较低头喝了一口大骨面汤:“你今天在我那耗了半天,有什么事儿么?”

  “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司乐说的很随意,从口袋里翻出两张皱巴巴的门票来,排在了桌子上,将其中的一张递给了木鱼,“我们俩留守儿童也算是休假了,晚上你要是没有什么事儿,就陪我去看看戏。”

  木鱼拿起门票,扫了一眼上面的剧目。

  越剧——《牡丹亭》

  ***

  剧院后台,化妆室。

  于晴对着镜子画着眼线,镜子里的自己扮相漂亮,眼波流转,活脱脱的一个绝色杜丽娘。

  她跟年少成名的周碟不一样,她走到这个位置,是靠一步步爬上来的。

  没日没夜的练功,每时每刻的揣摩,每分每秒的学习。

  终于从一个随时可以被人替代的万年丫鬟,演到了女一号的位置,成了团里的台柱。

  后面新进团的新人们长的一个比一个好,天赋各个不错,让她丝毫不敢懈怠。

  刚想到这,她的思路突然断了,镜子里,化妆室的门被推开,有着“小桃花”之称的杨杏走了进来,踟躇着走到她身侧,低头说:“晴姐,碟姐说想见你一面。”

  于晴的手重重的扣在了首饰盒上,啪的一声就关上了,惊的杨杏眼皮一跳。

  于晴余光扫了一眼化妆室的其他人,语气温婉依旧:“你去告诉周蝶,谁演杜丽娘是团里决定的,找我也没什么用。”

  第八十二章

  《越韵新编。牡丹亭》是天韵剧团的重点剧目, 也是剧团里最叫座的剧目。

  当年天韵剧团连年亏损,资金链断裂,靠着政府微薄的补贴, 做着垂死挣扎。

  常常这个月的剧目已经演完,上个月的工资还没拿到, 稍稍有点名气的戏曲演员跳槽的跳槽,转行的转行, 留下来的人不到剧团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就这三分之一, 也是老的老,小的小,能撑的起剧团的青年演员,寥寥无几。

  周蝶就是其中一个。

  她是戏剧世家出生,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老一辈越剧演员,从小就在剧院长大,别人还在抱布娃娃的时候,她已经开嗓练声, 半折《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唱的似模似样。

  长大些, 她出落的漂亮文秀, 扮相漂亮, 唱腔扎实, 举手投足间灵动秀美, 十八岁被省剧组选中,出演越剧电影《红楼梦》,作为薛宝钗和已经三十出头的越剧红角林黛玉对戏, 可圈可点。

  再之后,她很顺利的成为年轻一代花旦的翘楚,就连剧团也在隐隐的传,再等几年,周蝶说不定就能接剧团里台柱的班,前途无限。

  只是没想到,班还没接上,台柱先跳槽了。

  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周蝶能留下来,成给了当时的天韵背水一战的勇气。

  团长和编剧长谈了一天一夜,决定立足经典,推陈出新。

  在之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们把自己关在了小黑屋里,两人反复的修改着唱腔句子,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进行设计,等剧本磨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瘦得不成样子。

  而周蝶为首的年轻一代演员,被已经退休的老团长,拉到了一栋废旧的厂房里,日复一日的进行着高压训练。

  三个月后,《越韵新编。牡丹亭》横空出世。

  从第一场靠赠票撑满三层座,到第三场上座率到了八成,再到第十场一票难求……中间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

  周蝶随着剧团起伏之后,仿佛脱胎换骨,除了灵动秀美之外,隐隐有了大家的风范,谈笑悲欢间,收放自如。

  杜丽娘简直成了她周蝶的代名词。

  不仅靠着牡丹亭圈了一票铁粉,更是凭证里面的选段,拿下了当年越女争霸的头魁,获得了业界老一辈的认可。

  靠着周蝶一炮而红,天韵剧团后半年的收入,也一跃成为z省剧团的前三名,打了一场起死回生的翻身仗。

  照理说,周蝶只要一如既往的演下去,靠着年轻时候打下的功劳和名望,加上她名副其实的台柱地位,不说被剧团里被供成老佛爷,在剧团里横着走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可就是在周蝶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消失了。

  团长和周蝶的家人心急如焚,半个月后,就在警方巡查多次也毫无头绪的时候,她又突然的出现了。

  开始团里还没觉得什么,等到周蝶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消失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出来,周蝶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就是心已经不在越剧上了。

  团长找她谈过,也找跟她吵过,甚至于还跟她求过……都阻挡不住她不定时的消失,时间一长,团长也死心了,除了念在她当年的功劳没有开除她之外,周蝶其他的工作被渐渐转移给了别人。

  她主演的几部戏,陆陆续续被其他人换上了,而最后被拿下的《牡丹亭》,就是眼前化妆室坐在周蝶原有位置上的于晴。

  化妆室的气氛冷的可怕。

  杨杏低头看着自己的脚面,深深的叹了口气,周蝶前两年照拂她颇多,从唱腔到身段,手把手的教……就是念在这半师之恩上,替周蝶传个话,也是应该的。

  只是没想到平时看起来还算和善的于晴,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不给人脸面。

  遂在这一室各色的目光下点点头:“我知道了,晴姐。”

  ***

  国内城建的速度,一个城市比一个城市疯狂。

  很多老旧城区,以摧枯拉朽之势拆除,然后日以继夜的建上一座新城。在这样的背景下,难免会有些建筑的选址,会不太附和国内的期许。

  或者说,犯了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