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回到明初搞慈善番外完结_275





  第83章083

  春去秋来,落叶纷纷,树梢硕果累累,金秋名副其实。

  农人们秋收,果农们采摘,农忙时学堂的学生都放了假,要回家帮忙收获,在学堂里捂白的肤色,又迅速变回了小麦色,汗水洒到田地间,地里的收成就是一个家未来一年生活的依仗。

  林渊的桌案上摆着削好皮的梨,当地的梨有青色的皮,个头大约只有少年人的拳头大小,入口果肉也有些糙,但是汁水丰富,因为日照足够,所以难得的甜。

  以前几乎没人种水果,这玩意跟庄稼不同,填不饱肚子,只有有钱人家买,贫苦人家买不起,所以果农们最多少少的种一点,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庄稼上。

  去年林渊推广的合作种植收到了成效,水果上市,百姓们倒都愿意买点回家尝鲜。

  人们的购买力变强了,经济市场才能越来越强。

  显著的变化就是房价涨了。

  尤其是高邮的房价。

  原先几十两银子就能买到三进出的屋子,如今上百两了,都是有价无市。

  愿意出钱的人多,但卖房的人少。

  要是建在城外,价钱自然就会低许多,可城外的屋子除了流民以外,根本没人愿意买。

  林渊还记得上一辈子,跟着老总出席会议的时候,听见过一个高层人士对着房价侃侃而谈。

  房价是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基石和堡垒,也是最后的屏障。

  一旦房价崩盘,那就代表经济损失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就如同上世纪r本的经济泡沫。

  所以无论房价多高,多离谱,只要还在可控范围内,哪怕经济出了问题,房价也绝不能降。

  真到降了的那一天,经济也就崩盘了。

  高邮房价的上涨是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许多老百姓买不起房了。

  他们大多是流民出身,在高邮没有自己的房子,好不容易存了点钱,却只能面对高额的房价望而生畏。

  林渊找到周福,跟他详谈了这件事。

  “贷款”是个新概念,但也不算全新,只是老百姓们不知道。

  对商人来说,如果临时周转不清,便写下契书,约定多久偿还多少,先提走货物。

  所以林渊一提,周福就明白了。

  周福有些忧虑:“怕是百姓们不肯。”

  对很多百姓来说,背债是大事,他们宁愿节省度日存钱,也不愿意背债。

  林渊:“这就要看周会长的了。”

  周福头大如斗,拱手道:“大人所托,必不推辞。”

  但是周福还有疑问:“大人,百姓耕种就能活命,他们一生都未必能离开家乡,又何必……”

  林渊看着他,就像看着这个时代的一小部分人。

  但就是这一小部分人,他们决定这百姓们的生活命运。

  周福虽然是个商人,不是个官,但他的思想跟这一部分是靠近的。

  他们都觉得百姓大字不识,每日忙碌只为饱腹,百姓们有衣穿有饭吃就够了,给了他们太多,他们反而会变得不驯。

  在这部分人眼里,百姓是畜生,他们对社会没什么价值,只要老老实实专注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该嫁娶时嫁娶,该生孩子时生孩子就够了,他们懂得太多,能做的太多,反而不利于社会。

  林渊冲周福摇头。

  周福吓了一跳,连忙告罪:“大人高智,哪里是小人能明白的。”

  有些话是解释不清的,许多问题哪怕林渊敲锣打鼓的解释,也没几个人能懂,既然解释不清楚,那索性就不解释了,他下达指令,下头的人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