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5章(1 / 2)





  看着被嬴政发下来的,画满圈圈和叉叉,还纠出不少错误的卷子,一边抄写着卷子,一边随口问旁边的赵高道:“父皇怎么了?不是说要去捞九鼎吗?怎么又不去了?”

  赵高抬起头,看向罪魁祸首。

  “嗯?你这是什么眼神……因为我?我又干什么?啊!难道是因为我那句话?”看着正缓缓点头的赵高,胡亥一拍后脑勺,满脸疑惑的自言自语道:“父皇什么时候那么容易听人劝了?这不科学啊!这不符合他的人设和画风啊!”胡亥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赵高,希望这位嬴政身旁的心腹能给自己一个答案。

  “陛下是不容易听人劝,但是陛下很听少公子劝啊!因为陛下的人设不是儿子奴么!”赵高一语道破真谛。

  “呃……”胡亥心有惭愧,决定去干点事来讨自家老爹欢心。

  嗯,现在是九月了,正好到了吃螃蟹的时间。虽然阳澄湖有点远,不过洪泽湖到是挺近的,不妨自己亲自跑一趟 ,抓一篓螃蟹来给父皇献孝心算了。

  说起来,父皇还没有吃过螃蟹吧?真是流下同情的泪水啊!咸阳靠内陆,山珍就有不少,水产……呵呵……除了黄河鲤河也没啥好吃的,就算有啥好吃的,古人也不会吃来着。

  就比如说这螃蟹吧,螃蟹主要出没于水稻之中,春秋时代螃蟹成灾,南方人为了消灭螃蟹所以才会吃螃蟹。而北方人不但不吃螃蟹,关中地区还把螃蟹挂在门上吓唬所谓的疟鬼。

  多浪费啊!

  胡亥说干就干,抓着赵高出门就以“打猎”为名,点了五百人马,然后吩咐赵高说道:“赵高,不准跟父皇说喔。本公子要给父皇一个惊喜。”

  “可是您一出去就要两天,奴婢可怎么瞒啊?少公子,你不要走啊!”赵高一把抓住马的缰绳,别以为奴婢不知道,说是孝顺爸爸,其实你是自己想吃螃蟹了吧?想吃螃蟹奴婢派人去抓啊,您一个人出去,万一出点事,怎么办啊?

  “我管你!反正你得给本公子瞒两天,不然哼哼……你得着瞧。松手松手!”胡亥一边说着,一边用马鞭抽打着赵高的手,见他还不肯松手,又找了几个壮汉来,将他拖走,才得意洋洋的一甩马鞭绝尘而去,只留下身后赵高摆着一个尔康手的造型。

  彭城到洪泽湖大约四百多里路,胡亥等人统统都是一人双骑,只要肯辛苦一点,换马不换人,一天也就足够打个来回了。但是这年头路况不好,再加上晚上骑马太危险,于是胡亥是打算一来一去分两天走完。

  这样的话,赵高同学的任务就艰巨了,得帮忙瞒着嬴政两天,这……这……这基本上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着坐在上首,一边吃饭一边因为“宝贝儿砸竟然不陪自己吃饭,而跑出去浪”而不开心的嬴政,想想父子俩那个黏乎劲,赵高觉得不用到晚上那一顿饭,喝下午茶的时候,嬴政就该觉察到胡亥根本不在家的事。

  而另一边,经过一个白天的奔波赶到洪泽湖附近之后,胡亥几乎是跪着从马上爬了下来。

  咳咳咳!这辈子都没一次骑过这么久的马,只感觉两条大腿火辣辣的疼,都不是自己了!

  但是看了旁边同样跑了这么远,却依旧生龙活虎,在搭帐篷的士兵,胡亥只能强撑着站直身体,没事还对着路过的士兵,微笑两下摆出一副“领导挥手示意”状。

  妈蛋!好疼啊!

  搭好帐篷,士兵们开始埋锅做饭。现在非战争时期,这年头野味又多,随便派几个出去打点猎,或者找百姓买些羊牛来,再加上军中的干粮,士兵凑合一顿到是没麻烦。

  麻烦的是这只小……少公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挑食挑得要死,还非说要吃螃蟹的熊孩子。

  没得办法,被赵高派来服侍胡亥的阿木,只好去找附近村子里的里正,让里正找一个擅长做螃蟹的厨子来给少公子做饭。

  幸好这洪泽湖边,人人都吃螃蟹,找一个会做螃蟹的也不难,很快就找来了一对母女。

  胡亥吃过螃蟹,可没做过螃蟹,非要去看人家厨子处理螃蟹,说是要学了回去做给自家老爹吃,也就拉着阿木一起去了厨房。

  到了厨房,胡亥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在洗螃蟹。而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则正手指灵活的将螃蟹壳打开,然后用勺将螃蟹里的蟹黄和蟹肉都挑出来,盛在一边的碗里。

  小姑娘脸色蜡黄,枯黄的头发被一根不知道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细绳草草扎着,衣服上补丁缀补丁的,一双小脚没有穿袜子,只穿着一双破破烂烂,很多地方都已经断开,只是随便用绳子捆在一起的草鞋。

  胡亥这人吧,在不涉及到利益冲突、或者是面对对他没危险的人时,还是一个三观正直的好少年,见人小姑娘这么可怜,立马凑上去塞了一把糖放小姑娘手里,然后不等小姑娘拒绝或是磕头,就拿起一个螃蟹,询问要怎么挑怎么吃。

  这样子的粗活,当然没人敢要大秦少公子干,但在胡亥打出“本公子要学来孝顺爸爸”的理由之后,也就没人敢有反应意见了。

  小姑娘诚惶诚恐的教导着胡亥,胡亥见气氛有点尴尬,便拉着小姑娘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胡亥发现这节奏有点不对。

  秦灭六国之后,就将原来六国贵族的土地分给了普通百姓。小姑娘家,原来也是分了几十亩土地的,那个时候她家和其他人家一起,过得挺不错,至少能吃饱饭。但是去年的时候,小姑娘的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为了给父亲看病,救回一家之主的命,七折八腾之下,家里的田都被母亲拿去卖了,指望着看病买药治好病。

  但这个时代的医学水平,大家懂得。也不知道小姑娘的父亲到了得了什么病,反正吃了一些老精贵的药之后,小姑娘家卖地的钱很快就没了。没有钱就没有药,没有药自然也治不好病,所以最后小姑娘的父亲死了。

  不但如此,小姑娘家还背了一屁股债。

  要不是母亲的手艺不错,十里八乡有喜事时,经常会有人请母亲去做席,没准她们俩母女就要自卖其身了。

  家里有人得病,然后全家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故事,不管是在二千年前还是二千年后,胡亥都听得不少。一般来说,听过了也就唏嘘几下而已,胡亥也没那么多闲功夫去同情别人,他所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你的意思是说,很多人像你们家一样,把地卖了?”为了让小姑娘听懂自己的话,胡亥一字一句慢吞吞的说道。

  “是啊!我们村里,至少有两成人,卖了地呢。像……狗子家、苗苗家,反正好多人都卖了。”小姑娘掰着手指,细数道。

  “那地是分给你们吃饭的,你们怎么能卖了呢?卖了怎么活?”胡亥又急又气,追问道。

  “那也没办法,缺钱总是要卖的。卖地总比卖人好吧?要是真活不下去,我娘说我们就找城里的大户投身,给人家当佃农呗。”小姑娘一脸天真的看着胡亥。

  “哼!”胡亥冷哼一声,城里的大户!土地兼并!

  从秦灭六国,重新划分土地才多久啊?两年还是三年!一个村就有两成农民重新失地,这样下去……不到二十年,轮到自己上位的时候,就该为了对付土地兼并而头疼了。

  土地兼并几乎伴随着每一个王朝的兴衰起伏,越到了王朝的末期,土地兼并就越可怕吧。想想吧,如果爆发大灾难,这些无地的农民一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来……

  别说什么大灾难,不是经常性爆发,胡亥记得自己穿越前的那几年,大吃货国几乎年年都是西南要不就是地震,要不就是旱灾、东南来了好几个台风、北方又是沙尘暴,伸手不见五指,这要换成古代社会,估计早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好几回了。

  一想到这里,胡亥吃螃蟹的心情也没有了。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04年天朝又是旱灾又是台风又是地震,放在古代真得早就农民起义好几回了……大家对土地兼并有啥好主意没?我在参考历史书上的例子……嗯……还是本朝好,土地都是国家的,不得买卖……

  第131章 包子(地雷加更)

  第二天,天刚擦黑的时候,胡亥就带着他的五百侍从,风风火火的回到了大营。

  和去的时候相比,胡亥队伍里多了几辆放着大木桶的马车,胡亥的马背上也多了两个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