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嫁给反派太子后第7节(2 / 2)


  “陛下要是心里有人选了,也要提前告诉嫔妾一声,嫔妾好提前与宫里人透底,也不至于到时候两眼摸黑......”

  无论正妃还是侧妃,就那几个位置,要是皇帝这边有人选,谁敢越过皇帝去?

  她们各个拉帮结派与外廷互通消息,为了八字没一撇的位置急红了眼,日后位置被皇帝不声不响定下了,还不成惹出天大的笑话来。

  萧渊身为天子,他还不至于对一介后宫夫人顾左右而言他。

  便随意道:“左右就那两家的。”

  皇帝似未曾发觉徐贵妃的心思,竟朝着她推心置腹起来:“太子此次回来,定要叫他尽快娶妻,哪有男子身侧没人的......”

  徐贵妃身子止不住晃了晃,一听就知道皇帝压根没打算管其他皇子公主婚事,只管太子一人。她暗自咬紧了牙,强挤出笑:“是哪两家府上?可是钦天监算出了凤命来?”

  太子妃是凤,可不是说太子是龙嘛。

  这要是一般君臣父子,一句话便能叫这对父子生出龃龉来。

  可偏偏萧渊半点没有不高兴的意思,与徐贵妃说起来。

  “一家唐国公府上姑母家的两位孙女,朕宫宴上见过几次,家风清正,德行宽柔,倒是不错。另一家随国公府上,朕未曾见过,可迟清石家的闺女能差到哪儿去?等寻个时机你将随国公府的宣入宫来瞧瞧。”

  给太子选妃,自然要老父亲亲自过目的。

  这两家都是家风清正的高门贵女,想来也不出差错。

  徐贵妃一听这太子妃人选果真是八公里出,司天台算出来的合适人选如何就刚好出身这般高贵的?她心底冷笑,可不是人为授意吗?想给太子选一个手握实权的岳家呢。

  太子前朝早已一呼百应,若是再添一翼........

  徐贵妃不敢想下去,她强笑道:“那陛下可知会太子了?不若先探问一番太子的意思,妾也算是看着太子长大,年轻气盛的郎君有什么心思也不同父母说,这在邺城待了两年,太子那等风姿,说不准已是有了心悦的娘子,不肯说呢......”

  徐贵妃说这话自然有私心,她有一养女,是从嫡亲姐妹家中抱养入宫的,当初见那孩子姿容不俗,敏锐聪慧,她便起了旁的打算。

  太子妃之位倒是不敢肖想的,若是一个良娣之位徐贵妃有把握倒是能为养女求来。

  盼着养女能入了东宫,日后充当眼线也好,吹吹枕边风也罢,眼瞧着如今太子势力已成,便是连陛下都有些不放在眼里.......

  若是太子登基,她和几个孩子能得什么好下场?

  徐贵妃不免提前为自己几个孩子寻个退路。

  只是这太子小时候住在宫里,她时常带着养女走动,按道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感情这事儿又不得准,这太子对养女有没有意思她也是云里雾里的。

  听养女的意思,太子对她是有几分好感的......

  是以徐贵妃故意说这话,便是叫皇帝自个儿去问太子,太子若是有意思便会主动说要纳她那养女做侧妃,岂不正好?

  皇帝的性子徐贵妃自认还是有几分熟悉,说不准便直接将人一道旨意送去东宫了。

  可皇帝如何会问这些个?

  他不理后宫之事不理徐贵妃那些小心思并非他看不懂,是懒得参与其中。

  萧渊嘴角沉了下来,方才的仁慈之君顿时去的无影无踪,只留一片冷冽肃然。眼底一片嘲讽之色落在徐贵妃身上,不加掩饰的嗤笑:“太子是国之储君,阿徐告诉朕,太子心悦何人?”

  他自己的儿子自己难道不清楚?最是冷心冷情,谈何心悦之人?

  再者东宫八百间宫殿,太子真有喜好的,便统统收下罢了,还住不下几个女子?

  皇帝抚着眉心,冲徐贵妃挥挥手。

  见此徐贵妃面露惶恐之色,再不敢多言,苍白着一张脸规矩退下。

  今日似乎是巧了,出了明德殿,徐贵妃竟远远遇上了太子一行人。

  太子头戴玉冠,佩青锋长剑,夕阳自他身后蔓延出一道冗长阴影,神态与生俱来的孤傲无双。

  身后一片随他一路从邺城而来的东宫属臣,一群人昂首阔步行于丹墀之下,朝着明德殿正殿而来。

  明德殿外候立的内侍原先只当做没看见徐贵妃,各个如瓷俑般面无表情侍立在宫檐之下,如今远远一见太子,却一改方才瓷俑作风,立刻一拥上前满脸恭维叩见参拜,又是忙着朝殿内通传。

  “殿下来了——”

  “陛下,东宫来了。”

  须臾,只听内殿皇帝威严的声音:“叫他进来——”

  徐贵妃面带笑容立于殿门之下半晌,见太子径直从她身边经过跨步入殿,至始至终未曾给她半个眼神。

  倒是太子的属臣一干人等还记得给徐贵妃行礼,便也随着匆匆入殿。

  徐贵妃无声息地紧紧攥住了手帕。

  太子是元后嫡出,更是皇帝放在心尖,费尽心血培养的国之储君。

  她再是尊崇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碰上那位,都时时刻刻提醒她只有为奴为婢的份。

  所有皇子皇女较之太子,皆是云泥之别。

  什么尊崇荣华,什么位同副后,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虚无缥缈随时消散的不真实。

  “娘娘.......”搀扶贵妃的宫女只感觉手腕将要被贵妃握碎,不禁颤声询问。

  见到明德殿外有宫人闻声看来,徐贵妃才松了她的手,匆匆迈入轿辇之内,随后有二十宫娥内侍摆开仪仗,往后宫款款而去。

  都说知子莫若父,到来太子这儿却是反过来的,萧寰无须听底下人多言,便知皇帝怕是什么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