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1章康王的变化(1 / 2)





  庄子里,今天依然是一片热闹兴旺的景象。

  康王作为庄子里的一员,觉得这群人奇怪极了。

  他知道这群人是从汴京城里的苦水井出来的人,之前日子过得苦,现在过上好日子了,自然一门心思地为庄子着想。

  只是这个热情也太旺盛了,简直是把庄子当成自己家一样,早上天不亮就将被子按照教官要求的,折成豆腐块一般方正,出屋洗漱之后跑步出操。

  吃过简单的早饭之后,所有人都会派去上工。

  康王不知道之前大家上工是干啥,反正他来了之后,这边上工主要是用羊毛制造毛线。

  庄主种彦谋研究出来一整条产线,居然只要几百个人,就可以每天处理大量的羊毛,将那些灰不溜秋的,甚至发黑结块的羊毛投进冒着热气的水池之中,经过几番洗涤之后,出来的羊毛就洁白而又柔顺。

  现在毛线生产的瓶颈反而是纺线这个环节。

  每天至少有一大半的人手要投入到纺线的工作中去,一小半人忙着开垦荒地,准备明年的春耕,每天还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得到一天的假期。

  种彦谋非常慷慨,每个获得休假的庄丁可以去庄上的出纳那边领一贯钱,去汴京城里随便吃喝玩乐。

  康王算了一下,就光这项人工的支出,种彦谋每个月就要付出三万贯,再加上其他的成本,种彦谋在这个庄子上是几乎不赚钱的,所有的收益全部都投了进来。

  这让康王非常奇怪。

  自己这个姐夫到底是图个什么呢?

  只为了让这群人有口饭吃?那也不用做到这个份上吧?

  康王觉得,每个庄丁上街,只给他们每个人发一百文钱,也够他们乐了,何必每人发一贯?

  如果这样的话,种彦谋可以每个月净赚两万四千贯,比什么生意都赚钱了。

  可惜!

  如果这门生意是别人家的产业,康王说不定会有点别的想法。

  然而这门生意是种彦谋的产业,康王不得不放下别的心思,沉下心来潜心学习起来。

  不得不说,康王是个天才。

  或者应该说宋朝皇帝的种确实不错,特别到了这一代,皇家根本是爆发性地出现大批人才。

  当今皇帝的每一个儿子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康王在其中,甚至算不上最出众的。

  但是在这群庄丁中间,即使他没有亮身份,他的谈吐和行为,都和这群人格格不入。但是康王身上有着别的特质。他的年纪小,经常打个哈哈,卖个乖就让庄丁们愿意和他交好。

  没过几天,康王便与庄丁们打成一片。

  教官们原本都为康王捏把汗,但是没想到康王居然适应环境这么快。

  于是他们也就没向种彦谋汇报情况,任由康王在庄子里,和庄丁们一起出操一起住。

  教官们心里有数,虽然在这里跟着庄丁一起训练,是辛苦一些,但说实话,庄子里的卫生条件和住宿条件,还真不是一般军营能比得上的。

  教官们不少人是从禁军来的,对此更是知之甚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