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兰亭序杀局:天刑劫第21节(2 / 2)


  “我想应该是这只吧?”裴廷龙忽然抬起庞伯的右臂,“举着别动。”

  庞伯正自纳闷,裴廷龙突然抽刀,凌空劈下。伴随着一声惨叫,庞伯的右臂瞬间飞离躯体,鲜血喷溅而起,一串血点喷到了裴廷龙脸上。后面的众武士大惊失色,慌忙冲上来扶住庞伯,同时拔刀出鞘,摆出了一副拼命的架势。薛安及众甲士也立刻挥刀冲了上来,双方形成了对峙之势。

  桓蝶衣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不觉捂住了嘴。

  裴廷龙阴阴地盯着庞伯:“断你一臂,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告。回去告诉华灵儿,不管萧君默是不是她放跑的,本官只给她三天时间;三日之内,必须把萧君默四人亲自绑到本官面前,否则的话,本官就踏平你们千魔洞,一个不饶!”

  说完,裴廷龙转身,示意薛安撤退,然后走到桓蝶衣身边,附在她耳旁道:“蝶衣,我不喜欢你当众令我难堪,今天的事,就当是最后一次,我希望下不为例。”

  桓蝶衣看着他满是血污的脸,忽然觉得毛骨悚然。

  夏季的清晨,天亮得特别早。

  最后一通晨鼓余音未绝,索伦斯便乘坐马车离开了普宁坊的祆祠,车后跟着四名波斯护卫。他先是来到了西市北边的醴泉坊,带着护卫进入了该坊的祆祠,与该祠的祭司和教徒略加攀谈后,便从后门出来,登上早已准备在此的另一套车马;接着,一行人又来到醴泉坊东边的布政坊,同样是进入祆祠,与祭司简单交谈后从后门出来,又换了车马;然后,他们又穿过大半个长安城,来到了靖恭坊的祆祠,仍旧进行了这套动作,最后才向北边的永兴坊,即索伦斯今天真正的目的地行去。

  表面上,大祭司索伦斯就像是在巡回视察,实际上是在尽可能摆脱跟踪者。

  果不其然,尽管王弘义和韦老六早就在四座祆祠的前后门都安排了人手盯梢,最后还是让索伦斯给溜了。因为出入每座祆祠的信徒都很多,其中不乏富商大贾,所以前后门都是车马云集,王弘义的手下很难认出索伦斯换乘了哪辆马车,就算侥幸跟上了,也很容易在下一座祆祠被甩掉。

  日上三竿的时候,索伦斯一行才缓缓进入永兴坊的东门。他们又故意在坊门边停了一会儿,确认身后没有尾巴,才继续前行,最后来到了忘川茶楼。

  昨天下午索伦斯便已命人发送了紧急会面请求,所以此刻,二楼东边第一个雅间的窗台上,赫然摆着三盆醒目的山石。同时,一辆熟悉的马车也已经停在了茶楼门口。索伦斯想见的那个人,显然已经到了。

  伙计领着索伦斯径直来到了二楼雅间的门口。对过暗号后,索伦斯推门而入,魏徵带着一脸和煦的笑容起身相迎:“大祭司,好久不见。”

  索伦斯也笑着拱拱手:“让太师久等了。”

  他和黛丽丝前些天在密室中提到的“先生”,正是临川先生魏徵。不过,索伦斯并不是天刑盟临川舵成员,而是魏徵多年的密友。

  二人落座,魏徵亲自为索伦斯煮茶,一番叙旧之后,索伦斯便有些急切地道:“太师,果然如你所料,冥藏舵的王弘义出现了。”

  魏徵不慌不忙地为索伦斯的茶碗又添了一勺热茶,才淡淡道:“是为徐婉娘来的?”

  “正是。”

  “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一心想窥破那个秘密啊!”

  “太师,你曾经说过,一旦那个秘密被掀开,长安必然会有一场动荡,如今你是否依然这么认为?”

  “是的,毫无疑问。如果这个秘密被王弘义所利用,再跟当下的诸王夺嫡搅在一起,局势将会更加复杂,最坏的结果,怕是玄武门的血腥一幕又将重演。”

  “斗转星移,一晃就是十六年,可当年隐太子及五位皇孙罹难的惨状,至今还是历历在目啊!”一想到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索伦斯便立刻伤感了起来。

  魏徵也被他感染了,眼圈微微泛红:“大祭司如此重情重义,想必隐太子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索伦斯把目光转向窗外,陷入了回忆:“想当年,我教面临劫难,若非隐太子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我教早已不复存在了。所以,隐太子对我教的大恩大德,我索伦斯万死难报;我教在大唐的数万信众,更是要世世代代传颂他的恩德……”

  索伦斯所言的“恩德”,缘起武德八年。那一年上元灯会,当朝宰相裴寂的族人在观灯时,车马冲撞了几名祆教徒,双方起了争执,继而发生肢体冲突,裴寂族人悍然打死了两名教徒,结果被一群祆教徒抓住,绑送到了万年县廨。不料,次日那几个族人便被无罪释放了。祆教徒们义愤填膺,聚集了数千人到朱雀门下伏阙请愿。裴寂趁机禀报高祖李渊,称祆教徒聚众作乱。李渊大怒,不但命武候卫驱散了请愿人群,而且听从裴寂之言,准备下诏取缔祆教,拆毁天下各道的所有祆祠,全面禁止百姓信仰祆教。

  此令若行,对祆教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危急时刻,太子李建成得知消息,立刻入宫面奏李渊,据理力争,陈述利害,终于让李渊收回了成命,随后又命万年县廨依法处置了裴寂族人。濒临灭亡的祆教就此躲过一劫,索伦斯及万千教众无不对李建成感恩戴德……

  “大祭司,斯人已逝,往事已矣,你也不必过于伤感。”

  听到魏徵之言,索伦斯才慢慢收回思绪,歉然道:“太师说得对,是我失态了,差点误了正事。”随后,他便将黛丽丝获取的有关王弘义的情报一一告诉了魏徵。

  魏徵听完,眉头紧锁:“王弘义居然搭上了魏王,果然是来者不善哪!”

  “眼下的局面,与武德九年何其相似!”索伦斯苦笑,“我教崇信善恶果报,以如今的情势看来,当年秦王造下的杀孽之债,恐怕就要由他的儿子们来偿还了。”

  魏徵微微不悦:“大祭司此言差矣!今上自登基之后,虚怀纳谏,励精图治,一手造就了当今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要说有什么债,他不是也已经还了吗?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更大的善呢?大祭司对隐太子的情义,老夫完全理解,但你若是把对隐太子的敬重和追思,化成对今上的仇恨和诅咒,那跟王弘义这种人又有什么分别?”

  索伦斯大为惭悚,连忙拱手道:“太师所言极是,是我太过狭隘了,缺乏太师着眼天下、心系万民的胸怀,惭愧惭愧!”

  “大祭司也不必自责,如今你冒着危险完成了当初咱俩共同制订的计划,便是对社稷安宁做出了贡献,已然是功德一件;另外,你今天提供的情报也非常及时且至关重要,老夫应该向你表示感谢才对。”

  索伦斯摆摆手,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当年,为了保护徐婉娘以及她身上的秘密,魏徵和索伦斯便联手编织了一张“罗网”。这张网一头挂在夜阑轩,一头挂在祆祠,最外圈是秀姑,第二圈是黛丽丝,第三圈是索伦斯,网中央则稳坐着魏徵。一旦有人想追踪徐婉娘,就会自投罗网,变成他们的猎物。当初魏徵便做了预判,最有可能撞在这张网上的人就是王弘义。就此而言,这张网便不仅是徐婉娘的保护网,更是魏徵精心布置的一张警戒网:一旦王弘义触网,就等于自动暴露并触发警报,魏徵便可以掌握主动,从容应对。

  “黛丽丝是否已安全转移?”魏徵问道。

  索伦斯点点头:“太师放心,今天一大早,我便派人护送她出城了。”

  “那大祭司自己是否也已安排?”

  索伦斯一笑:“这就更无须太师操心了,我已决定去广州,那里商贾云集、融通四海,正是传教的好去处。”

  “为了徐婉娘之事,让大祭司和黛丽丝不得不避祸远行、离开长安,老夫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啊!”

  “太师切莫这么说,这是我和黛丽丝的自愿选择,也是对隐太子的在天之灵所做的微不足道的报答,我们心甘情愿。”

  魏徵有些动容,又给他添了些热茶,然后端起茶碗:“来,老夫以茶代酒,祝大祭司和黛丽丝一路顺风,更祝愿你们能够早日归来!”

  二人喝完茶,索伦斯正待告辞,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有件事差点忘了,那王弘义的养女苏锦瑟,眼下还关在我祠,依太师看,当如何处置?”

  魏徵略微沉吟:“你再辛苦一趟,把她带过来,我自有主张。”

  长安西城墙最北的一座城门,名为开远门,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

  从开远门出发西行,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门关,便可到达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诸国,再往西行,可远抵波斯、大食、拂菻等。通过开远门外的驿道,一支支驼队把唐朝的丝绸、瓷器源源不绝地运往西域,而西域的胡商则把大量的香料、珠宝、药材等运到长安,所以在这条大道上,一年到头驼铃叮当、车马骈阗,来往商旅络绎不绝,交通极为繁忙。

  这天清晨,晨鼓响过,坊门刚刚开启,一支胡人商队便从普宁坊的西坊门匆匆出来,径直穿过开远门,走上了通往西域的驿道。一个头戴帷帽、面遮薄纱、身着白衣的波斯女子策马行走在商队中,不时环顾四周,神色显得十分警觉。

  她就是黛丽丝。

  普宁坊的祆祠除了前后门外,还有一条地下秘道通到了隔壁街的一个货栈。黛丽丝正是通过这条秘道离开了祆祠,然后以商人身份跟随商队从货栈出来,神不知鬼不觉地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纵使祆祠四周埋伏了无数双眼睛,也无从发现她早已金蝉脱壳。

  从货栈出来的这支商队,表面上与其他胡人商队没什么区别,也用驼马拉了不少货物,实际上却是索伦斯专门安排的一支护卫队,唯一的任务便是把黛丽丝隐秘而安全地送到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