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抱错的可爱妹妹回来了第99节(2 / 2)


  曾经是夫妻,现在也能坦承相对,林珺说得很轻松,也很放松。

  她自认自己还是个女人,一个有魅力的女人,可她也不得不因为媒体、书本,以及各种社会舆论而认清一件事,那就是,当一个女性过了四十岁。

  当她生过几个孩子,她就没有性魅力了。

  所以她此时单独跟前夫呆在一间房里,谈的还是性,可她有种凄凉的坦然。

  一开始,她认为他想复婚,只是在等她主动。

  可现在的,她渐渐发现对方根本没那个意识,当然,第一段婚姻就是她主动,也许顾谨从来没有喜欢过她,只是因为她的主动,才半推半就的呢。

  前夫英俊潇洒,正值壮年,她却在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四十岁的女性,就必须把自己归纳到中老年,老阿姨的范畴中。

  不过顾谨接下来说的话,险些说哭了林珺。

  他说:“林珺,复婚吧。”

  不等林珺回答,又说:“上一次从谈恋爱到结婚都是你主动,不是我不够爱你,而是你太优秀了,我一直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配不上你,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有钱,有工作,我也有能力在各个方面帮助你,我真诚的求问,想跟你复婚,可以吗?”

  见林珺没有拂袖就走的意思,拉过前妻的手,缓缓放在胸膛上。

  他又说:“我确实有病,但不是肾,是心病,我想,大概只有跟你复婚才能痊愈,我们曾经的婚姻多幸福啊,哄睡了孩子,我们一起溜出门去公园跳迪斯科,去港口等走私来的红港摇滚歌曲,抢录像带,什么事我们没干过?坦白说,顾灵原来帮我介绍过很多,学校里也有人帮忙介绍,但别的女人都不是你,我这辈子,只会跟你过婚姻生活。”

  是啊,曾经多开心啊。

  有很多年他们一直在分离,但电话联络,一直是彼此的精神支柱。

  林珺怀半夏,八个月时,哄睡了法典,她还会拉着顾谨去迪厅,去溜冰场呢。

  作为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趁着改开的春风,享受过老一辈人所没有享受过的解放和自由,他们是真正的新一代。

  他们出过国,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林珺的胸怀,也远不是儿子们所想象的那么的狭隘,生活有各种各样的繁杂,可要不是妍妍,她不会崩溃的。

  算了,妍妍已经没了,就不提她了。

  林珺望着前夫,缓缓躺到了他身边,她想问问他,在他的眼中,是否她还有属于女性的魅力,他是否还会像曾经一样为自己而心动。

  再或者,他只是因为想让孩子们有个完整的家才想跟她复婚的。

  可她还没张嘴呢,半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俩人一起鲤鱼打挺,脑袋撞到一起,眼冒金星。

  “小龙人的妈妈变成石头啦!”半夏哭的喘不过气来:“石头,真的石头。”

  林珺也挺关注《小龙人》的,一听也生气了:“小龙人找妈妈找了那么久,他的妈妈怎么就变成石头了,这什么破电视剧,这不欺负人嘛?”

  这时已经在播片尾曲了,半夏太伤心了,无与伦比的伤心。

  孩子无法接受小龙人找了那么久的妈妈,却只找到一块石头这种荒唐的事。

  顾谨只好抱着她哄,并承诺,打电话到电视台去骂导演,让给半夏重新拍一个,能让小龙人找到妈妈的结局。

  林珺也是气的不行了,当时就翻黄页,给电视台打电话,投诉。

  这一番忙完,夜就深了。

  俩儿子还在家呢,可不可笑,分明他们性格挺投契,一个也是爱一个的,可因为政见不同,随时就能吵起来,打起来。

  林珺不能再呆了,得带半夏回家了,不然,怕那俩要在家闹翻天。

  顾谨要送俩母女回家,上了车,问:“对了,你跟小民谈完了吧,他现在是个什么心态,什么想法,有没有表达过,他有意愿想留下来?”

  儿子这东西,自己生的,只要她不往外推,别人是抢不走的。

  至于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林珺并不想干涉太多,她不是个极端的人,不认为某个国家,某一种制度就是完美的,这方面,想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去悟。

  去选择他会定居在哪儿,去做什么样的事业才好。

  而林珉对顾谨在这方面的看法,是中恳的,他从小受顾父教育,跟他俩哥哥一样,心中有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他的俩哥哥,一个死在天山上,一个死在沙漠里,都是为了建设这个国家而牺牲的。

  他们是这个国家在建设时代的奠基者。

  同样,顾谨想让儿子回国工作,为国尽忠,这也是他送儿子出国的初衷。

  林珺没有顾谨那么狂热的爱国热情,于儿子的去留,也保持一个中立态度。

  不想前夫逼大儿子太过,她斟酌着说:“小民才大学毕业,还要读研,读博,现在就把他留下,太早了吧,等官司打完,还是让他出国继续读书吧,工作的事,等他大点,思想成熟了,你再跟他谈。”

  顾谨是比林珺狭隘很多,曾经送儿子出国,就是为了让儿子回来报效国家。

  因为技术,他可以往国外移民,往国内,同样也可以。

  而在他看来,目前在国内的,像清北那样的大学里,早一辈出国留学的,像南博士那样的博师生导师,完全可以带小民。

  所以他不想再让小民出去了。

  毕竟境内外的形势,比林珺这种普通人所能意识到的,要复杂得多。

  而五河村的事件,也没普罗大众想的那么简单。

  有供给,是因为有需求。

  即使你斩断供给,但需求琏不扼杀,照样杜绝不了走私行为。

  而随着审案的深入调查,顾谨发现,跟高从文交易的境外商户们,也并非实质意义上的外国人,他们大多是拿到绿卡的蛇头们,有好几个在纽约,旧金山等地,还是当地移民中的头目。

  也就是说,他们都在曹桂如今混迹的那个所谓的移民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