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7节(2 / 2)


  果然,秦氏进宫去求,方皇后立刻叫了她进去。

  等秦氏哭哭啼啼把方大爷忤逆的话说出来后,方皇后的脸色也沉了下来,“这个孽障果真这样说了?”

  秦氏止住了哭声,“姑妈,家里才犯了事,我们也不敢要什么爵位,只想安生度日,可总有人来撩拨他,他心不死,难免就有了怨怼,天长日久,要是在外头说出什么来,岂不是给姑妈招祸。”

  方皇后摸了摸自己的指甲,“你倒是个聪明人。”

  秦氏赶紧磕头,“姑妈,我有几个孩子呢,我不想要什么荣华富贵,我只想把几个孩子带大,让他们长大了不愁吃喝就行。”

  方皇后大致能猜出自己那个混账侄子肯定没少背地里骂皇帝,“既然他疯了,本宫明日就赐个太医,好生给他看看,莫要随便出来胡言乱语。家里的事情你都管好,该怎么做不用本宫教你吧?”

  秦氏又磕了个头,“多谢姑妈,我定会把家里看好的。”

  秦氏得了鸡毛当令箭,回去后就把方大爷关了起来,不许他再和那些族人亲朋们见面。

  方大爷大骂,秦氏就说他疯的厉害。家里孩子们害怕,秦氏索性让孩子们每隔五天去看一次方大爷。方大爷只要闹,她就让他看不到孩子。方大爷恨的咬牙切齿,整日咒骂,秦氏全当听不见。过了公婆的五七后,她时常带着礼品上门看望顾绵绵,想办法和卫家搞好关系。

  京城里风言风语又刮了起来,有人日说方皇后是个挂牌皇后,不管用,连给娘家捞个爵位都不能,有人说方皇后风光不了多久,等老皇帝一死,她什么都没有了。

  方皇后才懒得管那么多,她一边打理后宫,一边帮未出世的外孙子做了许多小衣裳。在她看来,这什么爵位,若不是靠着自己本事得来的,就是个害人的东西。承恩后这等爵位,就是乱家的根源。

  皇帝原说给个爵位,方皇后果断拒绝。秦氏要把方大爷关起来,方皇后也默许,既然是个惹祸精,干脆别出来了。

  方皇后觉得日子现在的日子挺好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能经常和女儿见面。

  日子忽悠悠地过,很快就到了二月底,顾绵绵的肚子满了三个月了,虽然还不显形状,但她已经能感觉到里面像小鱼吐泡泡一样咕噜噜的动静。卫景明耳力好,每天都要趴在肚子上听孩子在里头吐泡泡,然后夫妻两个一起笑得像个傻子一样。

  顾绵绵这一胎极好,前三个月她没有一点不适,一口没吐,也不恶心,张妈妈等人都说她有福气。

  谁知这孩子不经夸,过了三个月,顾绵绵开始变得难过起来。

  一是嗜睡,白天黑夜连着睡。她总是觉得困,一天没有六七个时辰都不够她睡,且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二是胃口不好,她也不恶心,就是不想吃,不管什么东西到嘴里,都如同嚼蜡一般,前面养出来的一点肉,又迅速消瘦了下去。三是健忘,拿在手里的东西她又到处找,今天的事情明天就忘了。若不是非常相熟的人,走到她面前都要想一会这是谁。

  张妈妈和家里两个婆子都称奇,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孕妇。

  卫景明也担心,他只能仔细地照看顾绵绵,想尽办法找一些她喜欢吃的东西,哪怕能多吃两口,他也不算白忙活。

  方皇后听说后,也顾不得避嫌,赐下了大量的补品和药材,又命太医院精通此道的太医上门给顾绵绵看诊。

  太医每次来给顾绵绵诊脉,左看又看也说不出个什么来,只说是妇人有孕,大多胃口都不正常,健忘的也有,等生过了就好了。每次都是开一些太平方子,让顾绵绵仔细养着。

  卫景明眼见着顾绵绵日渐消瘦下去,人也变得有些迟钝,心里十分焦急,未和顾绵绵商议,私自给吴远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大概就两件事,内子身体有恙,请贤弟相助:太医院今春扩招,请贤弟上京一搏。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好!先剧透下,孩子没问题。

  感谢在2021-04-13 15:03:04~2021-04-14 15:17: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半夏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上京城师伯露面

  卫景明的信走的是军方的路子, 四天的功夫就到了青城县。

  吴远正在家里看诊,药童在他旁边帮忙,主仆两个配合十分默契。这份默契时常让吴太太头疼, 自从顾家的亲事没成,她这个儿子仿佛变了一个人,越发沉默寡言。

  以前吴远虽然话也不多, 但对爹娘很是孝顺, 吴太太问什么,他回答的语气都非常柔和,让吴太太觉得自己的儿子十分贴心。现在不一样了,儿子的语气仍然很柔和, 但吴太太是个敏感的人,她从儿子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的疏离。他还和以前一样孝顺听话, 可他不再是他了。

  背地里,吴太太经常责怪自己,当日为什么要争那一丝闲气,为什么要和那些蠢妇人一样,想着压媳妇一头。这下好了, 媳妇成了别人家的, 成亲还不到一年, 就旺的夫婿升了四品官, 她儿子还在药堂里问诊, 对姑娘家一点不上心,倒是每天和药童形影不离。

  要说吴太太为什么知道卫景明升了四品官, 这要归功于阮氏。当初她为了继女的亲事操心个没完,结果顾绵绵连婚礼都没办,直接跟着卫景明去了京城。青城县风言风语, 有人说顾家女婿做了锦衣卫,到了京城肯定会抛弃顾绵绵;也有说顾绵绵连个正经婚事都没办就跟人走了,未免有些轻浮;甚至有人说阮氏不把前房生的女儿当回事,随随便便就打发了。

  阮氏把这些话听在心里,一一记下。刚过了年,卫景明的信就到了,继女做了四品诰命,得了皇后娘娘青眼,还怀了身子。

  阮氏喜不自禁,她自己不好意思出去炫耀,把娘家大嫂孟氏叫了过来,稍微透露了两句,孟氏立刻嚷嚷的满青城县的人都晓得了。

  外人不知道底细,顾季昌却知道的清清楚楚,他的前妻,做了皇后。

  顾季昌偶尔回想当年的日子,心里已经很平静。他感谢她,为他生了个很好的女儿,也让他接触到了许多从未听说的事物。如果他老老实实做个衙役,京城对他来说,就如同天宫一样遥远。现在,他的女儿女婿就在那里,且生活的很好。

  卫景明的信每次都写的很含糊,但顾季昌都能看懂。卫景明向他解释过当年的种种,顾季昌知道方氏的为难,还有她肩头的责任。他让自己不去想方氏,他心里的方氏,在郊外那座孤坟中。至于宫里的皇后,她是母仪天下的国母,是英雄之后,是天下的守护者。

  想通之后,他彻底释然,安安心心做个尽职尽责的县尉,自己稳住了,女儿女婿才能放心。

  顾家的日子安宁从容,吴远的生活却被卫景明的一封书信打乱。

  那天晌午,他和往常一样,带着药童刚从乡下回来。乡野之间总是能遇到很多疑难杂症,他想帮百姓解除痛苦,每次都十分上心,于医术之道进步也很快。

  刚踏入家门,家里小厮呈上来一封信,吴远拆开一看,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住了。

  卫景明的信很简单,但的说的很明白,一是太医院五年一次的大考两个月之后就要开始了,要从民间招十个大夫,年龄不限。二是顾绵绵有了身孕,但身体越来越虚弱,太医院的人查不出原因。

  吴远看完信后,什么都没说,把信折好放进怀里,继续该干啥干啥。整整一天,吴远都有些神情恍惚,药童知道必定是因为信的原因,但谁也不知道信里面写了什么。

  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吴远忽然告诉吴大夫和吴太太,“爹,娘,儿子想去京城。”

  吴大夫吃惊,“你去京城做什么?”

  吴远实话实说,“卫大人今日来信,太医院大考,儿子想去试一试。”

  吴大夫了然,又问,“你不是说要在乡间多干几年,这样也能历练历练。”

  吴远道,“爹,山外有人,儿子去了,也不一定就能考的上。儿子就是想试试,若是成就好,若是不成,就是费些盘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