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3节(1 / 2)





  肖姗笑了笑没说话,不知道周利军说的全部都指那些,但他的参照物是杨老师,学两个月,也就学个皮毛吧,若要达到杨老师的水平别说两个月,两年不可能,十年八年也不太可能。

  周利军去车间安排了工作,去保卫看了看,然后又回到了办公室,抽屉里还有一本《天龙八部》没有看完,拿出来翻看了十几页,忽然想起来肖厂长让他学习,他挣扎了一下,恋恋不舍的把武侠小说放回去了。

  人必须要不断学习,这话是他叔叔周副校长的口头禅,周利军也觉得有道理,但问题是,他连一本书也没有,也没人当他的老师,怎么学?

  周副厂长有些烦躁的站起来,其实他很明白,他现在应该请教的人是肖姗,但刚才她对待他的态度似乎有点不耐烦,总之算不上好。

  其实周利军多虑了,肖姗不是不耐烦,而是没工夫,虽然现在离春节还有二十多天,但阳历年是过了的,厂里工作是按照阳历的,也就是说,现在是八七年一月,是汽车厂建厂的第二个年头了。

  新的一年,厂里有很多计划,其中最花钱的就是实验室设备整体设计计划,按照顾教授的申请单,总造价在八千万左右,当然还不止这些,他还提出要建造新的风洞。

  实验室整体升级,肖姗没太大的意见,但风洞计划她当场就给否了。

  承认,国内现有的风洞是不算太先进,但也足够用了,建造一个风洞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那根本不是花钱就能做到的,一般都是需要国家和政府支持的,再说,他们汽车厂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而且,同样也是八千万的巨额投资。

  他们汽车厂有这笔钱,干什么不好?

  而且就连实验室升级需要的八千万,她也没有完全同意,觉得资金还可以再压缩一下。

  肖姗提出来上限五千万,顾教授极为不满,据理以争,说八千万已经是最低要求了,两个人到现在吵了三场,谁也不肯让步,目前还没有任何结果。

  周副厂长去问零件的时候,顾教授刚走,第三场刚结束。

  他在自己办公室外面溜达,假装是要去什么部门,来回溜达了那么两回,看到肖姗匆匆往实验室的方向去了。

  等领导走远,周副厂长才走过去了,装作不知道问道,“莹莹,肖厂长出去了?”

  董莹莹头也不抬的整理文件,说道,“是呀,去实验室了,周厂长你有什么事儿?”

  周副厂长很谦虚的说道,“这不肖厂长让我加强一下业务学习吗,我手头也没教材,想问问肖厂长有没有?”

  没来厂里工作之前,董莹莹对于汽车也是门外汉,当初她也是伸手党,直接问肖厂长有没有教材。

  现在这个问题她最有资格回答了。

  “周副厂长,你想要什么教材?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教材肯定也不一样,而且汽车制造涉及到知识点很多,不知道你对哪方面更感兴趣,所以要灵活学习,不懂就立即问,休班的时候多跑跑书店或图书馆,最好的方式是去学校里旁听。”

  这是当初肖姗讲给她的话,她现在几乎一个字没改的告诉了周副厂长。

  周副厂长虽然很不喜欢她说话的语气,但不得不承认,她说的很有道理,尤其是去大学旁听,他可太有这个条件了。

  “好,那谢谢你啊小董。”

  董莹莹觉得帮到了人,心情很好,又鼓励道,“周副厂长,你平时多看书,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说,就问问销售部的小王主任,有时间去听听课,你是不知道,肖厂长和顾教授讲课都讲得很好的,这样学一个月,差不多就入门了!”

  周副厂长连连点头,然后飞快地走了。

  不就是要一个机械工程系教材的明细吗,厂里那么多大学生在这里上班实习,他可不去找小王主任,这姑娘自从在会议上以三个亿炸了锅,厂里没有人不认识她了,一个个看她的眼神都崇拜的很,而且,销售部最近动静的确不小,他不凑那个热闹。

  周副厂长说的没错,王林花最近的确很忙,忙着培训员工,还忙着卖汽车。

  虽然肖姗没同意她报上三亿的销售年度计划,她也改了对团队的计划,每个人只要每年卖两百万的汽车就算合格,但她自己,从来都是高要求的,一个亿绝不变。

  现在王林花上交了一个新的销售实施计划,在这个计划里,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以鹿城为核心向方圆五百公里发散,凡是经济水平不错的城市都要去开展汽车业务,业务还是以扫街式为主要方式,重点为各企业单位,尤其是发展良好的私人企业,而且每个城市都要设立一个展厅,面积不用太大,因为他们目前的汽车也就只有一种。

  肖姗觉得,她这个计划真的非常不错,基本上没什么成本,现在最生意的虽然多了,但门头房租金普遍很便宜,即便是很好的地段,价钱也不算贵,其余成本就更少了,主要还是人员成本,为了这个计划,王林花很显然下了一番功夫,就连人员如何分配都写得清清楚楚,五十个员工刚刚够用。

  但计划的再好,也必须先把这些员工培训好,否则也打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也是王林花目前最着急的地方。

  销售部新招的这些员工,都是她亲自面试的,一部分是鹿城大学马上要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农村,即便大学毕业国家分配了,一般也是回原籍,分到县里或者乡里,还有一部分是社会青年,这里面的组成就复杂了,有的是其他厂子的销售员,觉得卖汽车比卖其他东西来钱快,有的是高中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愿意去工厂下苦力做工,还有一些则是就业不理想,干脆辞了工作来的。

  后面这一部分人虽然来源不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至少都是上过高中,这是王林花心里能接受的最低学历,有几个初中毕业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她还是给筛除下去了。

  但她培训了一段时间后,真的头都有点大了,从中悟到了很多之前不明白的道理。

  有的人天生是合适做销售的,和他的文化水平高低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想做销售,也有一定的知识沉淀,但就是不太会观察客户,也不太会应对,需要反复的一遍一遍的去训练,才能掌握住最基本的销售技巧。

  以上两种还不是最难办的,毕竟这两种人一个有天赋,另一个有内心需求,最难办的是那种有点小聪明但不太肯下功夫的人。

  比如她的同学兼舍友方红梅,专业知识都懂,销售技巧也会了,但就是不出单。

  不出单她也不着急,还每天乐呵呵的。

  一开始王林花还没有那么恨,后来发现她没有时间再拖下去了,干脆一刀切,所有没开单的销售,三天之内不开单,就不用来上班了。

  幸而最后一招管用了。

  一月十二日,也就是农历腊月十三,王林花终于带领着她的大部队出发了。

  说是大部队,一点都不为过,周副厂长因为负责厂里的安保,开着汽车在最前面为他们开路,紧随其后的是王林花,她车里有四个员工,再后面是一辆中型客车,是肖姗管汽运公司租用的,坐着二十五名销售员。

  这次的目的是省城,是她们进行扫街式销售的第一站,省城很大也很繁华,需要的人手自然就多,她们销售部除了几位留守的老员工,几乎是倾巢而出。

  在省城的推销工作是相当成功的,王林花带着手下早就来踩过点,在市区最繁华的地方建立了展厅,一个看店,其余人马不停蹄的几乎把省城大大小小的单位都跑了一个遍。

  因为还有十来天就要过年了,王林花这次指定的销售方案和平时不一样,那就是速度要快,如果没成功绝不浪费时间。

  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是对的。

  老百姓攒了一年的钱,平时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不舍得花,被压抑了一年的物质欲望,都要在年底充分释放,一般的人家买吃的买喝的买穿的,条件更好一点的,总要在年底添置一个大件,这个大件可能是自行车,也可能是录音机缝纫机。

  但现在,更有钱的一部分人,发现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买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