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0节(1 / 2)





  特别是家里有了孙辈,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爷爷,你回来了,饿不饿,渴不渴?”每次肖瞻园回到家,孙女清清都会第一个迎上去。

  肖司令一把将孙女抱起来扛到肩上,清清每次都高兴的尖叫,因为二叔总说她是个小娃娃,人小个子也小,但被爷爷扛着,她一下子就比所有人都高了。

  若是肖刚在家,清清必然要得意的冲他做个鬼脸。

  一般情况下,肖司令回到家,和妻子田玉芝简单沟通几句就去楼上书房了,他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跟着村里的老先生学了些字儿,后来参军入伍当了侦查兵,在部队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部队驻扎在延安的时候,有脱盲班和识字班,也有程度更高的学习班,肖瞻园一口气参加了两个学习班,把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到了初二的程度。

  后来领兵打仗就没有时间搞学习了,直到再次回到延安休养生息,遇到了妻子田玉芝,并且一眼相中人家的时候,其他方面都特别自信,唯独不满意自己独立的墨水有点少,逮住一个正经大学毕业的部下,让人家一对一教学,狠狠突击了两个月,勉强能达到高一的水平了。

  肖瞻园是个有野心的人,早在当侦察兵的时候,就偷偷四处找兵书来看了,若是队伍里有军官毕业的同僚,他不管职位高低,有机会是一定会上前请教的,有时候会被训斥,但更多的时候,别人是很愿意教他的,因为他不但学得快,还很善于举一反三。

  虽然他文化水平只有高一,但论带兵打仗的知识和经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恐怕是没法比的,因此,肖司令在和田玉芝刚认识的时候,很聪明的专门讲这些东西。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的确很奇妙,田玉芝虽然是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女生,但她的一颗心却是狂热的,为了自己的信仰和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否则也不会姜全部家产变卖上交给国家了。

  她很喜欢听年轻的肖旅长讲述这些惊心动魄的战场故事。

  虽然彼此都明白,事实比这要残酷至少数十倍。

  肖瞻园就这样蒙混过关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肖司令虽然没有再提高自己的一般文化知识水平,但并没有停止学习,书房里两个大书柜满满登登的,基本上都是军事专业方面的书籍。

  他已经习惯了下班后去书房看看文件,再看上一会儿书。

  虽然时间长了,也是有些单调。

  但家里虽然热闹,能安安静静陪着他聊一会儿的人却不多,除了妻子,大儿子肖强算是一个,但他最近又升职了,隔三差五就要加班,即便是不加班,也有老婆和两个孩子需要陪伴,能分给他这个老父亲的时间就更少了。

  小儿子肖刚就更不行了,虽然父子俩之前一直很融洽,不像和大儿子,这几年住在一起关系才逐渐亲密了,但肖刚是个医生,感兴趣的是治病,肖司令感兴趣的永远是布兵打仗,俩人说不到一起去。

  至于他最看重的大女儿,父女俩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但肖莉现在工作依然很忙,虽然已经调到鹿城来工作了,但还是住到了单位宿舍,差不多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现在好了,小女儿一家住进来了,肖姗本来就很体贴人,小女婿更是个人才,基本上不管说什么话题都能接的住,而且跟他一样,很喜欢下围棋,下棋的水平还不错。

  现在,肖司令几乎每天都要跟赵明山杀下两盘儿。

  “明山,你们银行最近怎么样,工作忙不忙?”

  之前刚当上信贷科科长的时候,赵明山很忙,压力也不小,但最近已经适应过来了,觉得还算得心应手。

  其实当领导也没什么难的,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大方向,分清主次,只要做好这一点,再繁琐的工作,也能料理的清清爽爽。

  以前高科长在的时候,颇有点看不上科里的几个老油条,一半的事务揽在自己身上,还有一少半让赵明山干了,现在高科长成了高副行长,如果赵明山也这么做的话,就得自己包圆了,累不死也要累个半死,他可不会枉费这个力气。

  赵明山觉得,手下不管是不是老油条,但都是国家干部,吃着公家饭,那就必须为国家干事儿,花了钱不用他们,那才是真正的浪费。而且,这些人也不是一点业务能力没有,只不过因为长期太清闲,才显得散漫了一些。

  所以他一上任,经过细致的了解和权衡,把大多数的工作都分下去了,虽然一开始由于业务不太熟练,会犯下一点错误,但这比起来他一人独揽,可轻松太多了。

  而且,人有事儿做,和天天混日子的精神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信贷科现在的工作氛围很团结,很积极。

  赵明山落下一个白子儿,笑着说道,“不算忙,现在是年终,信贷压力不大,到第四季度可能会忙一些。”

  肖司令点了点头,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银行涉及到国民经济和财政的大问题,作为一个率领几十万士兵的司令,他还是懂一些的。

  以前一起上战场浴血奋战的好兄弟好部下,要么坟头已经长草了,要么天南海北分开了,还在鹿城的老战友没剩下几个,以前教过他的小排长算是一个,他早早退伍到地方上工作了,现在是鹿城市分管财政的副市长。

  他们这几个人现在都身居高位,平时都很忙,但再忙,也要抽上时间聚一聚。

  小排长现在也五十多岁了,不过他走仕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平时话不多,但在老战友面前简直就是个话匣子,不管别人爱不爱听,一股脑的往外倒。

  肖司令一开始听不进去,后来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甚至后来还会主动请教一些问题。

  “明山,干工作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效率,你们部门现在几个人?”

  “加上我一共十一个人。”

  肖司令又点了点头,说道,“十一个人,相当于部队一天班,人虽然不多,但需要管的事儿也不少。”

  虽然工作上没什么大的难题,然而也不是全无烦恼。

  在业务上,赵明山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发展一批资质优良的信贷合作单位,他们银行不是商业性质的,更多的好使为政府和人民服务,也因此,信贷科不受重视,在信贷方面做的十分一般,总体金额不大,自然产生的利息盈利就少,而且坏账的比例也不低。

  大多数的坏账,并不像周厂长和李美芝那样,是处心积虑的要骗贷沾国家的便宜,大多数的债务人,是真的还不上,即便是名下资产清盘了也不若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对放贷更加谨慎。

  一方面信贷的步子要走的快一些,他们信贷科的业务能力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另一方面,步子还不能迈得太大,本身就有一定的矛盾性,想要把握好分寸,的确是个不太容易的事儿。

  当然了,这算是远虑,银行的发展和定位必须由上面的人来安排,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科长能决定的,现在他们信贷科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人员的调配上,他们科里有个老黄,已经四十多岁了,资历算是比较老,工作能力也不错,本来上上人科长调走之后,他是很有希望升上来的,没想到空降了一个高科长,这已经让他很不舒服了,现在高科长已经成了高副行长,但科长还不是他,可不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吗?

  他心里不服,很长时间就想揪别人的小辫子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赵明山虽然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干工作倒算是一把好手,面面俱到,他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没办法,他只能自己制造矛盾,要么分配任务的时候挑肥拣瘦,要么故意犯上一个小错。

  赵明山觉得任何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以和为贵,而且他是领导,因为一点小事儿和属下吵起来,根本犯不上,因此这个老黄一次也没得逞过。

  他凝视棋盘数秒,落下一个白子儿,笑着问道,“爸,如果部队里有不服管教的刺头儿,你们一般应该怎么处理啊?”

  这个话题肖司令太有发言权了,他笑了笑回答,“一般来说敢于冒尖的人,都是有一定表现欲和能力的人,刺头比怂包要强,处理这些人下手一定要狠,不能手软,务必一次收拾的服服帖帖,等他老实了,你多少给一点点甜头,他就像识途的狼狗似的,可以为你用了!”

  赵明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