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1 / 2)





  肖姗喝了半杯水,说道,“大嫂,其实我有个建议,不如你和大哥,干脆搬回来住吧!”

  周婷婷一愣,觉得这主意不错。

  其实在她没结婚之前,也以为婚后是要住到军区大院的小楼里的,但肖强一个人在外住惯了,而且和父亲肖司令不对付,恰巧法院的房子也批下来了,所以就听从了丈夫的意见。

  其实,她是很喜欢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的。

  周婷婷说道,“姗姗,我也很想搬回来,不过,你大哥未必会同意吧?”

  肖姗笑了笑说道,“大哥经常不在家,他那么疼你,肯定不忍心你受委屈,一定会同意的!”

  此时肖刚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青皮大西瓜。

  几乎是前后脚,田玉芝也下班回家了。

  看到大儿媳妇,她笑着说道,“婷婷什么时候来的?”

  周婷婷将切好的一块西瓜递给婆婆,说道,“妈,我今天休班,中午就过来了,您这周末还加班啊?”

  田玉芝点点头,说道,“外科病房值班的一个大夫临时有事儿,其他人都排不开,我去帮着盯了一下午。”

  周婷婷点点头,又问道,“妈,我好久没下厨了,你晚上想吃什么,我去给您做!”

  田玉芝笑了笑,说道,“不用你,咱们说说话吧,肖强这是又出差了?”

  周婷婷撅着嘴说道,“是啊,前些天林县不是出了一个离婚案吗,他们法院受理了,但那离婚的女方竟然死了,本来这事儿不归他管,但他还是去查了!”

  听到这里,田玉芝不由皱了皱眉头。

  她的大儿子肖强的确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法官就是法官,虽然之前协助查案立了功,但总是插手公安局刑侦科的工作,恐怕谁都会不高兴的。

  而且追查命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她问道,“婷婷,肖强说什么时候回来了吗?”

  周婷婷摇了摇头,说道,“没说,不过,他已经去了三四天了,估计明后天应该能回来。”虽然肖强目前还不是高级法官,但现在负责的工作越来越多,他再喜欢查案,也不能影响本职工作的。

  田院长沉默了数秒,说道,“婷婷,要不这两天你就住在家里吧,等肖强回来再说。”

  周婷婷点了点头。

  肖姗吃完一块西瓜,擦了擦手说道,“妈,大嫂一个人在法院宿舍多不方便啊,刚才她说,夜里睡觉有点动静都害怕呢,要不,干脆让大哥大嫂搬回来得了!”

  田院长其实和肖司令一样,也希望大儿子和大儿媳妇住在家里,不过因为肖强不肯,她也就没有勉强孩子,听到小女儿这个建议,立即转头问道,“婷婷,妈知道你们小两口想过安静日子,要是让你们搬回来,你有什么想法?”

  她这话问得十分委婉,如果周婷婷不愿意,只需要说肖强不同意就行了。

  周婷婷立即笑着回答,“妈,我刚才已经跟姗姗说过了,其实,我喜欢热闹,是很愿意住在家里的!”

  田玉芝听到这话有点意外,她工作忙,和儿媳妇接触的机会很少,原本她还以为,周婷婷和肖强一样的想法呢。

  她笑着说道,“既然这样,那就让老邓跑一趟,把你常用的东西都带过来,踏踏实实的住在家里吧!”

  周婷婷高兴的点了点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赵家因为有赵明利这个高三生,家里的气氛特别紧张。

  这主要是因为,徐凤兰一心想要家里再出一个大学生,而且最好也是北大生,因此特别重视,不但反复盘问赵明利的学习成绩,而且早在几个月前就反复要求赵明香等三人,第一回 到家不能大声说话,第二回到家不能大声唱歌,第三,回到家要抓紧干活儿,不要让赵明利有干家务活儿的机会。

  第一条主要说的是赵明香,她性格活泼嗓门也高,这第二条说的是赵明海,这孩子小时候爱哭,长大了却很爱唱歌,唱得还十分好听。

  虽然赵明利因为补课还没有回家,但赵明香习惯了,看到大哥笑了笑,刻意压低了嗓子说道,“大哥,你回来了?”

  赵明山笑笑,说道,“明香,你做作业,我来做饭吧!”

  赵明香摇摇头,说道,“大哥,我的作业都在学校做完了,我帮你打下手吧,晚上咱们吃什么?”

  他刚才下了电车特意绕到肉店买了一斤肉,笑着说道,“哥今天给你们做个红烧肉怎么样?”

  赵明香两眼放光,立即说道,“好啊!”

  赵明山不光做了一大碗土豆红烧肉,还做了清炒丝瓜,煮了玉米面粥,熥了半锅馒头,徐凤兰和赵万东两口子下班回来的时候,正好开饭了。

  徐凤兰拿了一个馒头掰开,夹了几块红烧肉吃得很香,两个馒头下肚,她仔细打量了一下大儿子。

  其实她早就发现了,赵明山和以前不一样了,首先穿得特别讲究了,那白衬衫,笔直的裤子,铮亮的皮鞋,看起来比他们李厂长穿得还高级呢,走到街上猛地一看,压根儿不像他们这种人家出来的,再就是他手头很大方,每次回来都给家里人捎些礼物,回到家也肯买东西,不是买肉就是买水果。

  一开始她没有细想,还以为是大儿子上学之前攒下的工资,虽然觉得赵明山有点铺张浪费,但都花在了自家人身上,也就没多说什么。

  直到今天车间的一个工友告诉她,大儿子赵明山虽然去北京上学了,但一直没有落下厂里的销售工作,把布料都卖到首都去了。

  徐凤兰这才琢磨开了,她的孩子她知道,作为家里的老大,赵明山从来都是个特别有数的孩子,尤其在花钱方面,从来不会乱花钱,他现在出手这么大方,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挣了很多钱。

  她放下筷子,又慢吞吞的喝了两碗粥。

  此刻,四个小的已经吃完去隔壁学习了,赵明山也正要站起来回屋,徐凤兰开口了,“明山,我听你们刘科长说,你都把布料卖到北京了?”

  赵明山一愣,最近半年他主要忙海鲜制品的事儿,厂里的面料也有销售,但因为时间实在不够,除了一些老客户要货,已经不再拓展新客户了,因此销售额并不算多。

  他点了点头,说道,“对,是有这么回事儿。”

  赵万东插嘴道,“凤兰,明山这么做很好,一边上学,一边还能挣点零花钱!”说起来他这个当父亲的心里有些愧疚,厂里上大学的年轻人不止赵明山一个人,但他们家,是唯一从来也不给孩子生活费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