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2 / 2)


  孙氏嫁进来后,为人很勤快。唯一的缺憾是,孙氏为人有些小心眼。她听说未过门的妯娌家里是从七品官,比她阿爹高了好几级,且弟媳妇有个姐姐在王府当妾,家世比她好,以后嫁妆定然也比她厚,最重要的是,弟媳妇还是个识文断字的。她这个长嫂,也不知道能不能立起来。

  好在李姝相貌不是特别出色,但李穆川和肖氏都不丑,李姝的不出色,是和丽娘比,拿到外头,也不算丢人,这上头孙氏能和她打个平手。孙氏最怕人家拿她跟弟媳妇比,一比,她就好似泥沟里捞出来的,样样不如人。她暗自发誓,弟媳妇还小,过门还得好几年,她要趁机先生两个儿子,有儿子了,她还怕什么。

  孙氏想生儿子,行事就比较积极,赵世崇新婚燕尔也很配合。但古话说的好,只有累死的牛,哪有耕坏的地。这话虽糙,但理不糙,时间久了,赵世崇感觉自己脚步虚浮,身子有些受不住。

  赵书良一看就明白,骂他道:“看你那没出息的样。”

  吴氏也明白,东厢房夜夜有动静,她能不知道?再看儿子一副没精神的样子,她实在是忍不住了,就敲打了孙氏两句。

  “大郎媳妇,大郎白日还要当差呢,有时候后半夜还要值夜。你是他媳妇,得好好照顾他身子。你们虽年轻,也不能太胡闹了些。”

  孙氏羞得一天没出房门。

  李姝不知道孙氏为了在她面前显威风,把个赵世崇掏的快要成人干的事儿。

  赵世简中了秀才,李姝相当高兴。中了秀才,以后他们过日子不用交税了,也不用服徭役,见了官都不用跪。她出门,人家都要尊敬地叫一声秀才娘子。

  李姝一高兴,给赵世简做了一身衣裳和两双鞋,还偷偷绣了个鸳鸯并蒂的荷包给他。李姝怕肖氏看见,把荷包混在鞋子里给了赵世简。给他东西的时候,还冲他挤挤眼。

  赵世简得了东西,看到媳妇冲他挤眼,忙把东西收起来。回家后仔细查看,发现了荷包,又慌忙把荷包藏到怀里,心跳的突突的。

  孙氏见赵世简整日往李家去,心里不免发酸。当初她和赵世崇定亲,赵世崇非年非节,很少上孙家门。

  吴氏看出了孙氏的意思,她也不想两个儿子之间出矛盾,拐着弯地点播孙氏:“二郎能中秀才,多亏了李亲家呢。你阿爹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若不是李亲家用心辅导,二郎哪能这么快中秀才。”

  孙氏试探道:“李家妹妹定然也是个识文断字的小姐了。”

  吴氏笑道:“姝娘识字是真的,不过女人家过日子,还不是锅碗瓢盆地转。你要是想识字,让大郎教你就是了。”

  孙氏赔笑道:“媳妇说笑呢,官人当差那么忙,我哪能让她还教我识字呢。再说了,官人也不计较我不识字。”

  孙氏的父母抚养女儿比较粗糙,会做饭裁衣就可以了,识字什么的,费钱又费力,最后还便宜了别人家。

  瑞娘快满一岁的时候,齐王府又有人来传唤肖氏母女上门探亲。齐王妃有孕了,王府中馈暂由平侧妃、周侧妃和李姨娘共同打理,平侧妃得宠,齐王妃把周侧妃搬出来镇她。但周侧妃毕竟是侧妃,不可能事事像李姨娘一样听从齐王妃的,齐王妃只得又把李姨娘放在一边监控她们,确保事事心中有数。

  为犒劳李姨娘,齐王妃赏了她好些首饰布匹,还允许她娘家上门探亲一次。

  不提赵李两家,再说那杨家,陈氏最近气得饭都吃不下。

  自杨镇中了廪生后,陈氏自觉底气足,去莫家提了亲。莫太太听她提四娘,心里纳罕。镇哥儿以后什么样的妻室娶不得,怎会想着娶四娘?但莫四娘毕竟是她名义上的孙女,能嫁出去,还是这么好的儿郎,也是她的名声,故此她只有高兴着答应了。

  莫二奶奶也同意了,丈夫和秦氏弄的这些鬼儿,她作为当家奶奶能不知道?哼,莫二奶奶不光知道,她还在背后推波助澜了哩。陈氏母子到现在还不知道四娘有问题,这都要归功于莫二奶奶保密工作做的好。秦氏以为她服侍好了男人,就可以背着她作怪了?她一个妾,居然越过她直接和二爷商量四娘子的亲事,眼里还有没有她这个正房奶奶了?

  莫二爷管外事,内事莫太太只管大事,其余的还不都是她做主。家里下人,月钱银米都从她手里过,谁不听她?莫二奶奶说的冠冕堂皇,四娘子的事儿,谁都不许在外面乱说,在外只许说四娘子贤惠能干、识文断字,谁敢败坏四娘子名声,一概打死!

  莫二爷是莫四娘的亲爹,更不会说女儿不好了。故此,莫家内外铁通一般,竟没个人跟杨镇母子说莫四娘耳朵有问题。

  墨竹是后来的,他哪里知道内院的事儿。

  陈氏兴头头去提亲,莫家毫不犹豫地许了亲。杨镇和莫四娘的年纪都不小了,两家换庚帖、合八字,走的异常快。等陈氏知道莫四娘是个聋子的时候,两家的亲事已经如板上钉钉一般不能悔改了。况且,莫家势大,陈氏又哪里敢悔改。

  陈氏气的肝疼肺疼,她千辛万苦得罪李家,背了骂名,却给儿子娶回来个残疾。莫二爷为补偿杨家,给莫四娘备了厚厚的嫁妆,还给杨芙娘说了个正七品官家的夫郎,连杨芙娘的添妆,莫二爷都吩咐莫二奶奶给的厚厚的。但这些,哪里能抵消莫四娘是个聋子的事实。

  莫二奶奶暗地里发笑,庶女的嫁妆她一样不克扣,杨芙娘的添妆,除了莫二爷的,她自己也备了一份。等这些做好了,她再使人将四娘子有问题的事儿拐着玩儿地吹到了陈氏耳朵里。

  陈氏不敢退婚,但她是四娘子正经婆母,以后杨镇读书做官,敢不孝敬寡母?四娘子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这可怪不得她这个嫡母,这是她的好姨娘拆散了人家的姻缘得来的好女婿呢。

  陈氏给儿子定了个聋子做媳妇的事儿,很快传遍了庙前街一带,七八个胡同的人都说陈氏糊涂了。就算莫家势大,人家又没逼着你儿子去娶亲,难道为了巴结莫家,就这样把亲儿子填进去?真是被富贵迷了眼了!

  陈氏有苦说不出,到现在,她哪里还不明白当初陶嬷嬷给她做的局。她去提亲,眼见着陶嬷嬷站在秦姨娘身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但她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她心里恨极,立刻买了两个漂亮丫头养着,留给杨镇做妾。

  杨镇知道陈氏做的一切,但他什么都不说,只一心读书。自他成了莫家女婿后,莫家人更爱他了。莫四娘怀着满心的喜悦给他做了鞋袜,他都穿了,并回了礼。

  回礼是他列了单子,让墨竹去买的。墨竹跟了他几年,日夜不离,对他的心思知道的透透的。他知道公子脖子上的那把钥匙的来历,别人问起来,他还帮着打掩护。四娘子送的鞋袜,公子虽穿了,显然不如当初李家姐儿送衣服来时的那股子高兴劲。自杨镇正式成为廪生后,墨竹改口称他公子,杨镇也没反对。

  公子长大了,墨竹这样安慰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攀高门,总要付出些代价~~

  小可爱们看过后可以收藏哦~~

  第41章 金秋月丽娘出阁

  等到小瑞娘刚会跑, 方太太上门了。

  丽娘已经15周岁了, 方二郎还比她大两岁。当差已经一年多的方二郎不再像往常那样急性子,他本就生的高壮,往那里一坐, 颇有些男子汉气概, 谁也不能忽视他。

  方太太笑眯眯地与张氏寒暄,“老太太,两个孩子都不小了,婚期也快到了,您看看还需要备些什么。哎呦,丽娘这样讨人喜欢, 我真是恨不得早点把她带回家。”

  张氏也笑,“难得方太太喜欢她, 二郎又这样有出息,这也是她的造化。孩子们的事儿, 如今都是她阿爹阿娘做主,我老天拔地的, 过一天算一天,不去操心,只管多吃饭就行了。”

  方太太打趣,“老太太可会说笑,您老硬朗着呢,我还等着吃您老100岁的寿桃呢。”

  众人说笑了一阵,方太太开始和肖氏商议娶亲的事儿。日子是早就定好的, 就在秋天九月间。秋收过后天气好,粮满仓、银满箱,可不就适合办喜事。

  李家人一向有些看不惯方太太近两年的抠搜,家里两个儿子当差,又不是穷的没饭吃,何苦这样刻薄自家孩子。整日清汤寡水的过日子,也忒精道了。

  肖氏和方太太就如何迎亲、嫁妆多寡的事儿你来我往说了半天,丽娘和李姝一起躲在房里。丽娘不好意思来听,李姝就成了耳报神。

  方太太听了肖氏报的嫁妆,心里暗自窃喜,嘴上仍旧恭维,“贵府真是心疼女儿,这么多嫁妆,可真是少有呢。”

  郑氏看她那个样子就想起了胡氏,忍不住刺她,“方太太可不用担心,我们丽娘看着斯文,其实识文断字、能写会算,能干的很,别说这点子嫁妆了,就是把家业都给她,她也能打理的好。”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