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被迫养娃记[互穿]第30节(2 / 2)


  胡秋芳低着头缩在墙根儿。

  第二天天刚亮,胡二叔和胡三叔就赶着牛车上路了,他们赶到南山村的时候,胡秋芳的妈妈刘丽红正在哼着小调做早饭呢,看到胡二叔和胡三叔,再看到牛车上血肉模糊的女儿,吓了一大跳,立马跳起来要骂人。

  胡二叔亮了亮手里的牛鞭子,恶狠狠的说道,“你这不要脸的贱货,生出来的孩子也是天生的坏种,她不但害死了她的爷爷奶奶,还想把林队长的闺女推下山,这还打轻了,打死也是应该的,”

  武连方上早班不在家,两个前小叔子气势汹汹,刘丽红不敢再骂人了,她虽然没有多少脑子,但也觉得自己的前公婆死得有些蹊跷。

  她那公公是个半瘫子,她的婆婆一直活的挺要强,听胡老大以前说过,她妈年轻的时候很能干,上山捡蘑菇捡得最多,晒干了去城里卖钱,给他们哥几个买好吃的。

  这样的老婆子能错吃了毒蘑菇死了?不过要让她承认是自己闺女捣的鬼,她也是万万不肯承认的。

  胡秋芳再精也是个才五岁的小孩儿,那能有那些心眼!

  此刻她对胡二叔的话半信半疑,西山村的小孩儿一个个都很坏,总是欺负她闺女,不和她闺女玩儿,小孩之间起了矛盾肯定也是有的。

  虽然都是皮肉伤,但鞭伤是很疼的,胡秋芳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难受过,上次头破了都没这么疼过,她觉得自己身上哪哪都疼,她有些艰难的叫了一声妈妈,刘丽红此时才想到心疼闺女,把胡秋芳小心的扶到了屋里。

  胡二叔和胡三叔觉得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立即赶着牛车往回走了。

  第27章 、赚钱养娃

  许沁和许晓梅跑遍了附近的几个村子之后, 现在已经很有经验了, 扫村特别有效率, 先是拿着宣传画去大队部, 接待她们的人都特别客气,出了大队部,再去村里找上几户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人家,跟人家简单介绍一下衣服的款式, 这工作就做的差不多了,然后就可以去下一个村子了.

  这样推进的速度很快, 只花了几天就把所有的村子都宣传遍了, 成效也算不错,陆续接到了七八个做夏装的单子。

  大部分都是半袖衬衫和裤子, 只有一个年轻姑娘拿了一卷花布, 要求做一条裙子。

  宣传图上,许沁画的裙子有五六个款式,每一款都很经典,年轻姑娘选择的是衬衫领的长裙, 最中规中矩的款, 但穿上也会很好看的。

  许晓梅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但许沁并不满意, 七八件夏装满打满算也就挣二三十块,农村人一两年也不做一件新衣服, 找她做衣服的基本上都是要结婚的年轻人,这些人是为了办人生大事儿才做衣服的,成为回头客的几率很小, 后续消费能力不行。

  但她想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想要给自己做两身衣服, 还要做一套家居服和两套睡衣,还要买新毛巾和新拖鞋,孩子们也需要衣服鞋子,还有家里很多东西都需要添置了,比如床单,枕巾枕套,澡巾,牙膏牙刷,洗发水,等等.

  她还想要添置一个全身的大穿衣镜.

  除了这些用的,她还想把每天的伙食也改善一下,牛排和海鲜是不能想了,但最起码得每天有肉有蛋吧。

  其实这并不算难,鸡蛋很容易就能在村里买到,肉也可以去镇上肉店买不要票的猪蹄猪骨头和猪下水。

  但这一切都需要钱。

  所以她必须要多接一些单子,多赚些钱才行,她计划下一步去镇上宣传。

  西山村距离镇上虽然有十几里地,但镇上很多人都有自行车,这点路程骑车子也就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青山镇别看只是一个镇,街上咋一看也灰扑扑的,但其实厂子不少,镇上规模比较大的厂子有镇面粉厂,有食品厂,还有一家五金厂呢,除了这些工厂,机关单位也不少,镇上有储蓄所有医院有邮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些工厂机关可比村里富裕太多了,就拿工人来举例子,工人一个月临时工都有二十五六块,正式的工资都在三十左右,而且他们手里有布票,买布料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容易。

  买布虽然需要布票,但价格并不算贵,一尺涤卡面料两块五,一尺的的确良才一块五,纯棉布料也差不多在一块五和两块之间,做夏装不用涤卡,一般就是就是用的确良或者纯棉布,正常人的身材,三四尺左右就能做一件上衣,布料钱六块钱就够了,加上裁缝钱一块五,一共也就是七块五毛钱的事儿。

  因此,对于工人来说,做件衣服不算啥大事儿。

  这天所有接到的活儿都做完了,许晓梅继续练习缝纫机,许沁则拿着笔飞快地画图,和平时细致的草图不一样,这些是用来宣传的,可以画的相对粗糙一点。

  她手里的笔转的飞快,几下就完成了一个。

  对于去镇上宣传,许晓梅也很赞同,她笑着说道,“姐,以前你接裁缝活儿的时候就有不少镇上的人专门找你做衣服,你现在比以前厉害多了,做出来的衣服比县城百货商场的都好,明天肯定会有不少人找咱做的!”

  她和婆婆没事儿经常去镇上和县里逛,去年年底还见过两回走街串巷揽活儿的裁缝,真有一些人家拿出布料让人做。

  青山镇没有公私合营的裁缝店,只有县上才有,老百姓做衣服很不方便。

  许沁冲她笑了笑,说道,“明天咱们早点去。”

  第二天,许沁和许晓梅带着两件样衣,骑着车子去了镇上,青山镇的大街上已经几乎看不到戴红袖章的巡逻队了,她们在路口见到一个进城买菜的社员,竹筐里青菜只剩下两三捆,就那么大摇大摆的从巷子子里走出来了。

  看来现在政策又松动不少。

  她们按照事先订好的计划,第一站先去的是镇储蓄所的家属院。

  许晓梅的丈夫在镇上储蓄所上班,虽然她不在镇上住,但他们结婚和大亮过百天的时候,储蓄所的人也都到场了,大多数人她都认识。

  镇上的储蓄所规模不大,但家属院盖得很是宽敞,家家户户都是独门独院,是看起来很干净的红砖瓦房,今天天气不错,院里都晒着洗得清爽的衣物,有衣服,也有床单和毯子。

  似乎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肥皂味道。

  许晓梅虽然认识不少人,但口才还是不行,把做衣服的宣传画递给人家,就不知道咋说了,但这是许沁的强项,像她这种亿万身家的富一代,靠做实业而不是玩资本,几乎个个都是最优秀的推销员,因为这种事儿没发财的时候没少干。

  无论男女老少,许沁对着人家都能侃侃而谈,她的笑容特别真诚,说出来的话也特别中听,宣传图上款式很多,拿出来的衣服更不用说了,一看就特别洋气,这么跑了一上午,整个储蓄所家属院都跑遍了,收获是十分惊人的,跟在许沁后面的许晓梅,怀里抱着七八块儿布料。

  她用不敢置信的语气说道,“姐,半上午咱们就收了这么多,这要把整个镇子跑个遍,那不得收一排子车的布料啊,到时候咱俩要做不过来了!”

  许沁的心情很好,笑着说道,“想啥呢,这储蓄所的人是看在熟人的面子上,他们认识你,肯定放心,不用担心咱们把衣料子给卷走了,而且咱们的衣服款式的确洋气,去其他的单位,估计效果就没有那么多了。”

  她这话虽然说的谦虚,但实际上许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乘胜追击了。

  俩人马不停蹄,继续走街串巷开始揽活儿了,他们第二站去的是许沁三哥的单位镇面粉厂。

  面粉厂在镇上算是个大单位,家属院也比储蓄所的大的多,许沁的三哥在上班,但她三嫂郑红芳正好休班在家。

  她面粉厂工会工作,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听到小姑子又开始手裁缝活了,并且看过了两件样衣,立马就帮着四处张罗了,凡是家属院家里有人的,都跑了一个遍,最后收到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块布料。

  此时已经中午了,郑红芳留了俩人吃中午饭,还要让她们在家里歇一会儿,许沁拒绝了。

  一个好的老板往往是一个好的销售,许沁最开始创业的时候,自己就是最好的推销员,很长时间不做销售难免技痒,不充分展示一下有点难受。